第436章 自古为难

试官制。

久任制。

堪称吏治良策。

天启初年,辽东军事接连失利,多为朝廷任命官吏用违其长。

以袁应泰为例,初任临漳知县,开渠饮水,修筑坝堰,治理水患,灌溉良田,周围县域百姓同时受益,真正做到官吏该有的爱民如子。

担任淮徐兵备参议,山东饥荒,为赈济百姓,未经请旨,擅自动用府库钱粮,乃至自掏腰包,不惜赌上政治前途。

身为东林党官吏,却放下党争偏见,以大家大局为重,积极为辽东战场训练军队,提供辎重补给,支持熊廷弼的工作。

熊廷弼素来脾气火爆,性格偏激,依然对袁应泰高度认可,种种事迹都证明袁应泰的人品和能力,对朝廷忠心,经略辽东之前,堪称朝廷模范官吏,工部良臣。

然而,袁应泰不擅长军事,不是他活,非要他去干,军事不失利才怪。

若朝廷施行试官制,任命官吏在地方述职前,花费时间试验一年,通过纷繁复杂的地方事务锻炼检验官吏能力和专攻。

官吏能力强者,就地转正述职,官吏能力弱者,若有专攻,则进行调职,安排到合适岗位。若没有能力,没有专攻,则不予任命。

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才。

常延龄听到皇帝为他兜底,越发受宠若惊,恭敬说:“陛下,臣何德何能受您信赖,选拔官吏,关乎吏治,臣认为不能唯名是取,名声如同地上的画饼,只能看不能吃。”

“当前,陛下查漏补缺,颁布完善朝廷监察制度,都察院,六科给事中,监察御史,巡按,提刑按察司,总督,审计总局,税务总局均有监督作用。

治乱之要,其本在吏,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知人之事,自古为难,故考绩黜陟,察其善恶。

臣认为朝廷治吏,不在颁布多少制度而在于制度落实,通过官吏考课制度及时了解官吏治绩,辨别官吏忠奸贤庸,存优罚劣,使保贤者在位,做到官得其人,名实相归。

故而,朝廷应将户籍财政,治狱惩盗、宗室名籍、边戍状况、地理行政、劝课农桑等做为考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