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赞十六国货币

古籍货币 ai重歌 2660 字 3个月前

颔联:“凉造新泉稀且贵,丰货篆隶蕴期望”,描述了凉造新泉的特点,它不仅数量稀少,而且价值珍贵,是前凉政权的一个特殊标志;丰货钱的篆书和隶书钱文,蕴含着当时对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的期望,体现了后赵政权在货币上赋予的美好寓意。

颈联:“汉兴年号开先例,大夏真兴韵古香”,强调了汉兴钱作为中国最早年号钱的重要地位,开创了年号钱的先河,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大夏真兴钱的钱文和形制具有独特的韵味,展示了当时的铸币工艺和文化风格,散发着古朴的香气,凸显其珍贵性。

尾联:“货币兴衰铭史迹,多元文化绽光芒”,总结全诗,表明这些货币的兴衰历程铭刻着十六国时期的历史轨迹,它们是那段复杂历史的见证者;同时,这些货币也反映了十六国时期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出独特的光芒,让后人能通过它们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经济社会状况。

这首七律通过对十六国时期几种着名货币的描述,赞颂了它们在历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价值,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兴衰记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深度解析《十六国货币的兴衰与历史印记》

一、前言

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乱、大分裂时代,战乱频繁,政权更迭迅速。然而,在这动荡的岁月中,货币经济依然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十六国货币的兴衰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印记。本文将深入探讨十六国货币的种类、铸造、流通、兴衰原因以及其历史意义。

二、十六国货币的主要种类与铸造

(一)凉造新泉

前凉(301~376 年)铸造了“凉造新泉”,此钱极为罕见,类似西汉小五铢。关于其铸造者和具体年代存在一定争议,有观点认为是前凉张轨所铸,也有人提出新莽时期、北凉沮渠蒙逊时期等说法,但目前大部分学者倾向于这是前凉时期所铸。清嘉庆十年(1805)刘师陆在武威发现 3 枚钱文为“凉造新泉”的铜钱,引发了学界对其归属的探讨。20 世纪中期以后,在陕西西安、甘肃武威、临洮、敦煌及新疆和阗、宁夏盐池等地陆续出土“凉造新泉”,使得大部分学者倾向于前凉铸造说,但近年仍有少数学者提出不同意见,有待更多考古资料的出土与更深入地探讨。

(二)丰货钱

后赵(319~352 年)石勒铸钱,名“丰货钱”,有篆书、隶书两种。“丰货”钱现在并不少见,其钱文分篆书与隶书两种,皆横读,每种又有不同的式样,钱的直径与重量也有较大的差别,直径在 2.3—2.6 厘米,重量也相差不少,仅上海博物馆中的藏品就从 2.0 克至 2.7 克。版式、规格、重量上的差异说明其铸造的延续时间较长,想来其当时的铸造量也很可观,在南北朝时期“丰货”钱仍在流通,并被赋予一个颇为吉利的称谓——“富钱”。

(三)汉兴钱

四川人李寿在公元 338 年称帝,国号大汉,年号汉兴,铸有汉兴钱。这是我国的第一种年号钱,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汉兴钱有直读、横读两种,横读者少见。现直读者价格在千元左右,横读者四五千。“汉兴”钱在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因此对其认知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早期曾被误认为是西汉初的荚钱,直到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梁诗正等奉旨编撰的《钦定钱录》才纠正了旧说,指出“汉兴”钱是汉李寿时铸造,随着近年来“汉兴”钱在四川及其他地区的陆续出土,虽仍有少数不同意见,但已基本确定为李寿所铸。

(四)定平一百

据传成汉曾经铸造“定平一百”,但也有人认为是三国蜀汉所铸,目前对于此钱的归属尚无定论。

三、十六国货币的流通情况

十六国时期,货币制度混乱,铸币杂乱无章。由于连年战乱,导致经济持续衰落,只有少数政权稳定的铸造过货币,汉魏旧钱仍在流通,交换媒介主要是谷帛。在一些地区,货币不能流通,倒退到自然经济的物物交换状态。例如,西晋(265 - 316 年)未铸新钱,延用旧钱五铢钱、王莽钱、半两钱、吴钱、蜀钱等;东晋(317 - 420 年)也未铸新钱,主要沿用孙吴地区旧钱五铢、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等品种,同时一些地方进行物物交换。而五胡十六国中的大部分国家,由于政权不稳定,经济基础薄弱,货币的流通范围和影响力都十分有限。

四、十六国货币兴衰的原因

(一)政治因素

十六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各个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往往会采取一些经济措施,其中包括铸造货币。然而,由于政权的不稳定,货币的铸造和流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些政权在短时间内铸造了大量的货币,导致货币贬值,通货膨胀严重;而一些政权则由于缺乏经济实力和政治稳定,无法有效地铸造和流通货币,使得货币经济在这些地区难以发展。

(二)经济因素

十六国时期,北方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商业活动也受到了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货币的流通和使用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同时,由于各个政权之间的战争和封锁,贸易往来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进一步加剧了货币经济的衰退。

(三)文化因素

十六国时期,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十分频繁。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文化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些政权在铸造货币时,会借鉴其他民族的货币文化,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货币。例如,前凉的“凉造新泉”就受到了西汉小五铢的影响;而后赵的“丰货钱”则融合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