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忠孝

犁汉 请叫我陈总长 2644 字 3个月前

可司马朗回头又重复了一遍,这扈兵才明白自己没听错,而一下子,这扈兵就哭出了声。

他抽泣道:

“郎将,咱们不怕死,不要认输!”

其实作为一个扈兵说这番话是非常僭越的,仗打不打自有司马朗来判断,你一小卒只管听令就是了。

但司马朗不以为意,而是拍了拍扈兵的肩膀:

“我们不是要认输!而是找一个机会。”

说着,司马朗仰头看着自己那面旗帜,这面画着祝融神图的旗帜正是他们司马家的族徽,旁边写着的“孝之以亲,敬之以祖”八个字。

这八个字正是他们司马家所居孝敬里的名字由来,是他们家族的箴言。

看着那面旗帜缓缓被卷起,司马朗长呼一口气,接着他就对身边的弟弟们道:

“刚刚我看到敌军升起了杏黄旗,那应该就是张王所在。尔后,趁着外面的敌军惑于我军卷起旗帜,我会直冲那张王处,如果我能得手,那天下局势必然一变。而如我不能得手,你们就降了吧!”

尤其是对已经长成的弟弟司马懿,司马朗更是各位叮嘱:

“二郎,你已经长大了,我不在后,就由你照顾弟弟们。记住,如我战死,你一定要带着本军投降。勿要以父仇为念,那不过是我战前激烈士气的言语罢了。你只记住我一句,日后家族子弟勿要出仕。”

见弟弟若有所思,司马朗满是欣慰,知道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和弟弟说话了,他就又忍不住多说了几句:

“我家已无田地,后面降了也不算是泰山军要打击的。但我家依旧要蛰伏乡野,多教子弟读书,至少两代人不要出仕。这不是我们的时代。”

接着司马朗又沉默了一会,对司马懿道:

“我知道你是有禀赋的,也有一番经世济用的抱负。如果不是泰山军横空出世,我相信你必然能在这乱世有一番作为。但记住为兄的话,这不是我们的时代,请你务必蛰伏,以教子弟读书为业!”

说完这些,司马朗说了最后一句话:

“无论什么呀,这家族才是根,才是你我的希望和未来。”

此时的司马懿就是再如何龙蛇性子,这会都泣不成声,他太明白为何兄长执意要去寻死了。

是的,没人会觉得司马朗单枪匹马能杀得了张冲。在他们看来,司马朗就是去寻死的。

可却只有司马懿明白,兄长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因为给家族日后再起留一条路。

他详细了解过那位张王的为人,尽管分属敌对,但司马懿兄弟二人都要承认,那位张王的确是英雄一般的人物。

大义凛然,煌煌正正,说的就是这样的人。

也这是了解张王这种性格,所以司马朗才要用这种方式为家族在历史上留下一笔。

不然司马家就这样投降的话,按照司马朗的嘱咐,他们至少两代人是不准出仕的。

两代人那就是四十年,司马家的子弟四十年不出仕就做个农夫,到时候谁还会记得有司马家这号家族呢?

司马朗他们就是从察举制中走出来的,所以当然明白察举制的本质是什么。查举查举,肯定是要察觉到你,才能举荐你。

而如果你没名声,上面能知道你这号人?这就是为何世家子弟一定要养名的原因所在。

此时司马朗所要做的就是为后人赚取一份名声。

伊洛之战作为天下形势大定的决战必然是要留名青史的。

而随着这场战役传名的必然是一位位武人,但那些人就是取得再大的功勋,又怎能比得上他单骑讨张王的胆烈?

有人会觉得这种扬名还不会触怒泰山军一方吗?毕竟你这是冒天大的忌讳去袭杀他们的王啊!

但这是他们不明白豫让刺赵襄子的故事,而司马朗知道。

只要故事足够好,司马朗在这个故事中所表现的忠义足够精彩,那就是分属敌对,泰山军的后人们也会赞扬这个故事。

更不用说,等两代人,四十年过去后,双方的仇恨早就随着亲历者的去世而烟消云散了。

而司马家的子弟却会因为这个“忠义”的故事,以及他们家族传承的“孝敬”的箴言,必然会再次腾飞。

想到这里,司马朗心中已无对死亡的恐惧,只有一句话萦绕在心头:

“泰山军,这个时代是你们赢了。但四十年后呢?这场决战远远没有结束!”

此刻,司马朗已经浑身澎湃,他抽出地上的马槊,大吼一声,带着随行的八名死士,向着那面杏黄旗所在,纵马狂奔。

这一冲,不是冲向死亡,是冲向那无穷的光明!

司马朗OS:

“叠满忠孝双buff的司马家怎么输?”

作者OS:

“历史二维中的虫子们如何会知道,人家张冲压根不会用察举制,这点祖先挣来的名声在科举糊名制下,就是笑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