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奔太行奇袭飞狐陉,抚民众散尽雪花盐

水浒之狄家将 太玄岳 2138 字 2个月前

对于萧嘉穗,狄泉有着绝对的信心,他不会反叛,毕竟他除了一个心腹董先之外,剩下的将领都是狄泉派过去的,基本上能够监视他。

让狄泉放心不下来的是这些兵马,受训时间太短,对于梁山理念的认同感也没有那么强大,准确来说,出事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按说应该派两个搞政工的跟着给他们没事加加思想钢印,但是现在梁山能搞这方面工作的人才是凤毛麟角,非常稀缺,就算是有,那也得是第一批军校毕业生毕业之后的事情了,现在只能期望他萧嘉穗能够震得住人,如果他念旧情,那狄泉只能让岳真替他越俎代庖了。

狄泉给了岳真临机专断,取代萧嘉穗指挥权的虎符,当然,狄泉不抱希望这样的情况能够上演真到了那一步,这只队伍也就不能要了。

“多谢寨主,不知何时动身比较好?”

萧嘉穗问道。

“半个月后,在济州府我亲自为你们送行,这半个月叫你的手下安排好家人,准备好一切,一旦上路,短时间内可就没有回来的可能了。”

“明白!”

“我看你们动身之后,首要的目标就是攻占飞狐陉。”

狄泉之前就为他们谋划过了,因为这支队伍要敌后游击战,所以要对田虎和辽国都产生威胁。

而最好要威胁到的重镇,就是大同。

从地理角度来看,大同盆地西起洪涛山、管涔山,东部通过桑干河谷与冀西北盆地相连,南托恒山、勾注山,北部与内蒙古高原相接,包括了今天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的主体地区,大同盆地在历史上始终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交界地区,处于民族之间交流与斗争的最前线。

自古大同失则晋冀具震,原本呈东西走向、连亘绵延的阴山、燕山两座山脉,都在大同之北戛然而止,只留有一些山势矮小的余脉起伏于此,而山势相对较高、具备防御价值的洪涛山、采凉山又都呈南北走向,如此一来的大同盆地外围山区,呈现出北低南高的特性,游牧民族的骑兵很容易就可以越过北方的山丘,抵达大同盆地的门户,而一旦失去大同,草原骑兵对于整个山西以及河北北部地区的压迫感将大为增强,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皇帝石敬瑭便是以幽云十六州为条件换取了契丹军队的支援,幽云十六州便包括了如今的大同盆地地区,也正是这一举动,为北宋时期北方防线频繁吃紧乃至最终分崩离析埋下了伏笔。

大同盆地之北,便是如今的大同市,大同市坐落于采凉山西南、洪涛山东北的交汇之地,扼守着游牧民族进入大同盆地的咽喉,大同失守,则北方骑兵便可长驱直入,借助大同盆地内部的平原优势迅速占领这一地区,故而大同在整个大同盆地内部板块的地位十分重要,明朝时期再此设立的大同镇,也是其与蒙古对峙的着名的戍边九镇之一。

大同盆地以南,北岳恒山与云中山相接,它们的存在阻断了草原骑兵的进一步南下,在大同盆地失守后,它们是农耕文明的下一道防线,坐落于这条防线上的关隘,最着名的便是雁门关与宁武关,宁武关位于大同盆地西南宁武县,在芦芽山东北、云中山西北的交界地带,与偏关、雁门关合称“中华三关”,一方面它不如雁门关依山成关的险要,也没有偏关虽然重要但相对而言远离核心区的距离优势,另一方面山西境内两条大河——汾河与桑干河都由此处发源,依托水路联通山西境内各大盆地显然更加便捷,宁武关若失守,向东可沿山路绕过雁门关直取忻定盆地之北,向南沿汾水谷道,则可以奇袭山西核心太原,因此宁武关成为了南北对峙交战的主战场之一。

明末农民起义军为解除侧翼威胁,鏖兵七昼夜才最终攻破宁武关,为后期成功攻陷北京城奠定了后方基础,同时也印证了有明一朝苦心经营的宁武关的险要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