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缔造贞观之治的太宗君臣

大唐气象 贪狼木 2243 字 2个月前

【04】魏徵的三封奏疏

经过太宗君臣近十年的努力,到了贞观十年(636年)以后,大唐国力日渐丰隆。为避免太宗乐于安逸、懈于政事,魏徵接连上了三封奏疏警示提醒。

针对多数王朝善始却难善终的现象,魏徵建仪:“当领导的往往在创业时做得很好,事业一旦有成还能保持初心的却不多。”

“这是因为,越是困难领导越容易与下属打成一片,条件越是改善反而越容易自满。”

“与下属打成一片,即便性格不合也能齐心协力;骄傲自满,就算亲近之人都会离心背叛。虽然可以借助手中权力震慑下属,恐怕也难以让他们心服口服。”

“在欲望面前能够知足,在挥霍面前能够知止,处高位能够降尊纡贵,近圆满能够保持清醒,安逸时能够节制自身,和平时能够不忘忧患,防闭塞能够从谏如流,施奖惩能够公平公允,然后再选贤任能使大家各司其职,拱手无为而天下自平,又何必劳心费神去干预具体事务。”

看到太宗不像以往那般和善,魏徵指出:“陛下您最近在推行善政的热情上有所下降,闻过必改的作风不及当年。对臣子的谴责逐渐增多,态度稍显严历。由此可见,位高势必气盛,富贵难免豪奢。”

小主,

“以当年隋朝国力的繁盛,就是拿现在相比也有很大差距。然而他们如此富裕,挥霍无度也会亡国;我们虽然贫乏,保持勤俭却能安宁。隋朝在没有动乱时,自以为不会乱;在没有灭亡时,自以为不会亡。因此才对下索取无度,对外争伐不休,即使大祸临头仍然没有觉悟。”

“平静水面可以照见容颜美丑,前朝兴亡可以知晓事业成败。”

“希望您能以隋朝为鉴,去除奢靡、力行节俭,亲近忠良、疏远奸佞,在盛世之时去行创业之事,一定会实现尽善尽美。”

“所谓夺天下难、守天下易,陛下您能克服万难统一海内,难道还不能恭俭无为保住成果吗!”

鉴于诚信缺失问题,魏徵进言:“古人讲‘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您即位已经十年有余,天下德行教化仍未达到和谐境界,是因为诚信之风还没有完全普及。”

“您建立政权设置官职,表面说要交给君子办理,遇到事情总爱去询问小人。您待君子虽然敬重却很疏远,遇到小人态度轻慢但很亲近。亲近就会无话不谈,疏远则会信息不畅。”

“但凡中等之才,谁都有些小聪明。然而受到格局所限,他们目光短浅,做不来治国理政的大事,虽竭尽全力仍难免失败,况且一旦心存邪念,对政权造成的损毁简直无法估量。”

“君子不是完人也会犯错,若对国事无碍,无须求全责备。既然认定他是君子,却还心生怀疑,那与立起直木却担心影子弯曲有什么区别!”

“陛下如能慎重挑选君子,在制度的框架内尊重他们,充分信任他们,给他们以施展才华的舞台,天下又何愁不治!反之,则无法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这三封奏折得到太宗的嘉许与重视,专门批复:“当年晋武帝司马炎在平定吴国后变得骄奢怠惰,大臣何曾作为人臣之首,不但不直信相劝,反而私下告诉子孙‘晋朝必亡’,以此夸耀自己的才智,这才是最大不忠。朕看了卿的奏折,知道自己所犯错误,将把它放置于几案,以便随时翻阅警醒。”

【05】不能忘记初心

贞观十一年(637年),侍御史马周就当前大兴土木不休、奢靡之风渐起、宗室亲王待遇过厚、州县官员选人不当等问题上疏,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