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肃宗的猜疑型人格导致的人伦悲剧

大唐气象 贪狼木 1903 字 2个月前

至于韦陟,他的父亲韦安石是武周时期的宰相。韦陟本人也是着名的文人、书法家,还曾差点当选宰相。只不过因替左拾遗杜甫讲了两句公道话,遭到具有疑心病的肃宗弃用。

有了这三个人坐镇指挥,李璘想不败都很难!

至德二载(757年)二月,广陵长史李成式、河北招讨判官李铣,合兵攻打位于当涂的李璘。

李铣带着数千人屯驻扬子县(今江苏仪征市),李成式所部判官裴茂率三千人屯驻瓜步(今南京长江大桥附近)。

两人采用疑兵之计,在长江渡口遍插旗帜,造成一种兵力众多的假象。李璘与儿子李玚登城观望,面露惧色。季广琛暗中对众将领说:“我辈跟随永王到达这里,天命没有见到,战败却近在眼前。还不如趁着战斗没有打响,早点找好退路。如果死在刀箭之下,那可就永远无法洗清逆臣恶名了!”

众人深以为然,于是季广深带领麾下投奔广陵(今江苏扬州),浑惟明投奔江宁(今南京境),冯季康投奔白沙(今湖北孝感市孝昌县),将领们一下子跑了个干净。李璘忧惧难安,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当天晚上,驻扎于江北的唐军点亮火炬,火光在江水的映照下,一个仿佛变成了两个,整个江面都是星星点点的火光,根本分不清到底有多少人。李璘的部众也点火呼应,李璘以为唐军已经渡江,急忙带领家属、亲信悄然出城逃遁。

小主,

天亮时分,李璘发现唐军仍在对岸,于是重新进入城内,收拢残部乘船逃离。行驶至新丰(今浙江嘉兴境)时,遇到追击的唐军将领赵侃。李璘派儿子李玚与将领高仙琦迎战,赵侃一箭射中李玚肩膀,李璘全军溃散。

李璘与高仙琦向南投奔鄱阳(今江西上饶),收拾府库盔甲,准备撤至岭南,途中遭到江西采访使皇甫侁追击,被黄甫侁擒获,秘密处死于一处驿所内,其子李玚也死于乱军之中。

事后,肃宗埋怨皇甫侁未经请示,擅自处死自己的弟弟,将他革职处理。

这场所谓的作乱,在代宗李豫继位后予以平反昭雪。原来李璘并不是什么擅自东出,而是有当时玄宗的诏令在身,让他向东统领江淮精锐,渡海袭击叛军大本营幽州。

肃宗纯属出于对父亲玄宗的痛恨心态,以及争夺权力的需要,才将李璘起兵定义为“叛逆”而加以镇压。

大诗人李白曾作为永王幕僚,全程参与了此次行动,并先后创作了《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等一系列不朽诗史,清晰保存了这段被权力所歪曲、掩盖的历史真相。

【2】建宁王李倓含冤而死

建宁王李倓是肃宗的第三子,生性英明果决,颇有些太宗当年的影子。他在劝说肃宗留在灵武、拥立肃宗称帝方面立有大功,表现的非常抢眼。肃宗对他也非常欣赏,曾有心让他出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后在白衣山人李泌劝说下,才改任李倓的哥哥广平王李俶为元帅。

至德元载(756年)十二月,李泌为肃宗定下了“先夺取范阳、后安定两京”的平叛方略,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由李倓为范阳节度大使,与郭子仪、李光弼分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范阳,得到了肃宗的认可与采纳。

在这一平叛方略中,李倓作为北路军统帅的地位与作用举足轻重,体现了李泌对其操守品行以及军事能力的充分认可。

关于肃宗与李泌的关系前文有过介绍,两人是布衣之交,友谊非同一般。肃宗在征召李泌前来辅政后,对李泌言听计从。甚至在一些家务事的处置上,肃宗也完全听取李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