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混乱的藩镇(1)宣武军惊变

大唐气象 贪狼木 2293 字 1个月前

宣武军前身为河南节度使,成立于安史之乱第一年——天宝十四载(755年),后又相继改称汴宋、汴滑节度使。

建中二年(781年)十一月,改称宣武军。其辖地几经变迁,治所位汴州,长期领有汴、宋、亳、颍四州——大体在今河南、安徽与山东三省交界地区。

刘洽是宣武军组建后的第三任节度使,在位期间正值四镇之乱、泾原兵变,他铁心忠于唐室,在永平、神策等军配合下,向北大破淄青叛藩李纳,向南与淮西叛藩李希烈对峙数年互有胜负,因战功卓着累封怀德郡王,被德宗赐名刘玄佐。

他出身贫寒,早年在县里做过捕盗吏,因犯法被县令施以鞭责,险些丢掉性命。后来投入永平军,靠着作战勇猛跻身将领。其人轻财重义,严而有谋,平定战乱后在韩滉劝说下入朝参见,是当时深受德宗宠幸的藩镇主帅之一。

他在宣武担任主帅七年,在他的调理下宣武军从一个二流藩镇步入辉煌,兵力一度达到十万。但也正因如此,宣武将士变得骄横跋扈,只听令他一人指挥。

贞元八年(792年)三月,刘玄佐病故。

与其他牛人统带的藩镇一样,他的死立时让宣武军陷于混乱。军府将佐担心发生兵变秘不发丧,以他的名义奏请德宗从速派人接替。德宗准备让陕虢观察使吴凑继任,遣使询问军中意见。

吴凑是德宗的舅爷,在福建、京兆两地干的都不错,颇有一些政声。监军孟介、行军司马卢瑗认为可以,德宗于是安排吴凑走马上任。

吴凑走到汜水时,刘玄佐死讯公开,军中向卢瑗申请仪仗以备发丧。卢瑗拍马心切,想把仪仗留给新节度吴凑上任时用,一口予以回绝。

这一做法激怒了尊重刘玄佐的众多将士,刘玄佐女婿带领亲兵披甲执刃,簇拥着刘玄佐的儿子刘士宁脱去孝服,占领军府,自称宣武留后。

他们抓捕了同意吴凑上任的守城将曹金岸、浚仪令李迈,将二人凌迟处死。卢瑗跑得快,得以逃脱。

刘士宁打开府库,用重金犒赏将士笼络人心,劫持了监军孟介,借以向朝廷施压。

德宗与宰相商议对策,窦参认为如果不答应刘士宁,恐怕他会倒向淄青李纳,对朝廷不利。德宗采纳了窦参意见,诏令刘士宁为宣武节度使。

刘士宁怀疑宋州刺史崔良佐不依附自己,便以视察为名到达宋州,用都知兵马使刘逸准取代了他。

都说将门出虎子,可惜刘士宁并没有继承父亲的优秀基因,根本不是做节帅的这块儿料。他淫乱残暴又不务正业,经常外出打猎数日不归,上任不过一年多点,便已惹来一身骂名。

都知兵马使李万荣素得人心,引起了刘士宁的猜疑,剥夺了他的兵权,打发他代理汴州政务。

贞元九年(793年)十二月初二,刘士宁带着两万人到郊外打猎。李万荣趁机进入军府,召集留下的千余亲兵,欺骗他们说:“朝廷征召李大夫入朝,让我执掌留守事务。你们工作辛苦,每人赏赐三十缗。”

众亲兵平白得了这么多钱,纷纷下拜道谢。李万荣又照此方法,告谕府外士兵,众人全都信以为真,愿意接受他的号令。

随即下令关闭城门分兵把守,派人飞骑通告刘士宁:“朝廷征召大夫入朝,请你立刻启程。如果迟疑逗留,诏令割掉你的首级进献。”

刘士宁眼见大势已去,带着五百亲信逃奔长安。只是树倒猢狲散,当他走到洛阳时,身边仅剩下数名家仆。

德宗听到这一消息,派人询问陆贽意见。陆贽道:“如今刘士宁被驱逐虽是出于众意,但李万荣执掌宣武却并非朝廷委任。此事涉及国家安危,请陛下派大臣前往查明,谨慎加以处办。”

德宗道:“如果动作慢了,恐怕于朝廷不利。我的想法是让一名亲王遥领节度使,暂且由李万荣代理留后,看看情况再说。我现在就从宫中直接下令。”

陆贽认为不妥,上疏劝道:“上阵厮杀不是臣的强项,然而运筹帷幄或许还有些见解。李万荣所上奏疏,言辞颇为张狂,只流露出他想上任的想法,全没有臣子该有的礼节。从这一鄙陋行为即可看出,他不是个遵循正道的人。”

“臣听说他生于滑州,热衷于搞老乡观念、团团伙伙那一套。宣武军中与他亲近的不过三千左右,其他士卒早已心怀怨愤。这一偏执行径,足已证明他实非将才。这种人一旦让他得志势必骄横傲慢,将来恐怕不是背叛就是丧师辱国。”

“像他这样靠着要挟朝廷获得官位,不会对朝廷恭顺。陛下碍于形势被迫授予官位,也不是出自本心。君臣之间势必互相猜疑,与其到了事态严重时再去制止,不如在尚未萌芽时予以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