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梅洛德之所以选择在幕后出手,恐怕也是被苏灵溪之前和丽芙.莫顿往来频繁的情形给逼急了。
“无论如何,她的目的都已经达成了大半。”苏灵溪撇了撇嘴角,不可否认地有些憋气——这种盘外招在娱乐圈并不罕见,但落在自己身上时总归不会那么好受。“莫顿似乎对她很满意,能够让她的团队迫不及待发出这么多通稿预热,想来对这个角色已经十拿九稳了。”
伊娃叹了口气,“《人生分岔路》很大概率会定下来由她担任女主角,根据各方口风推测,签订合同估计也就是这两周以内的事。”
“他们真的就认准了她吗?”苏灵溪还有些不死心,“我的意思是,这只是一则捕风捉影的绯闻而已,他们没必要为此直接踢我出局吧?”
“Nicole,你必须清楚,丽芙.莫顿跟塞琳娜不一样,她是个拒绝任何风险的守成派。”伊娃简单地回答道:“她看过梅洛德拍摄《7》之前的试镜录像带,一个和你演技相当,年纪相差无几,甚至名声更好,就连长相也对欧洲人民来说更有代入感的女演员,她会选谁是一目了然的结果。”
不能不承认,伊娃这番话说得很有道理。《人生分岔路》并不是刺激强劲的高票房题材,而是一部映射当代年轻人焦虑的情绪化影片。
与其说它有多么深刻的立意,倒不如说是一场温柔的修行之旅,剧本以细腻柔和的笔触描述了人们关于“生”“死”“爱”的永恒讨论,并不激进,却又有着温柔坚定的力量感。
对于这类影片而言,能否让观众在观影时具有代入感是重中之重——试想,故事内容大谈特谈欧洲年轻人面临的现状和问题,镜头一转却露出了一张亚洲面孔,观众的代入感难道不会大打折扣?
“你还年轻,Nicole,之后还会有很多更好的机会,没必要死磕这一个本子。”伊娃拍拍她的肩,“莫顿的故事虽然好,但对你来说也许加成不大。”
苏灵溪明白她的意思,勉强扯了扯嘴角,“好吧,我知道。我只是觉得……有点可惜,毕竟我们之前花了很多时间和曼纽尔先生接触,还有玛格丽特,我以为……”
“是啊,在负面新闻出来之前,那群人的态度和现在可大不一样。”伊娃讽刺地笑了笑,“我们早该预想到的,不管是曼纽尔还是玛格丽特,他们都只会做出对自己当下最有利的选择,那些口头承诺往往不值一提。”
苏灵溪看得出来,伊娃对于某些人墙头草一样的行为尤为不爽。
这段时间接触下来,两个人之间的熟悉度直线上升,现在哪怕没有老师帮忙,她也能读懂伊娃隐藏在话里的深层含义。
“事已至此,我们只能暂时先忘掉这部电影了。”苏灵溪轻轻吐了口气,整理好心情后再度开口:“现在才4月初,戛纳电影节的结果要等到5月底才能公布,我们或许可以趁这个时候多去接触几个项目。”
按照时间算,自从《广尾杀人事件》杀青后,她已经空档了将近四个月没进组。
一般来说海外电影项目的前期筹备至少需要一到两个月,即使她们现在开始挑剧本,估计也得等到6、7月份才能进组开拍。
聊到这个话题,之前一直没做声的杨茜瞬间有话说了,“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趁着戛纳提名还处于最有含金量的时候,我们应该先主动去接触几个更高一级的项目,要是能在结果公布之前把演出合同签下来,那就更好了。”
其实这就跟内娱有些人拿一部未播出但备受市场看好的S级剧去贷款下一部戏资源是一个道理,提前贷款拿资源有好处有坏处,但关键还在于艺人团队的手段和资本够不够硬。
“听起来想法不错,但我们如果想要选片冲奖的话,戛纳系的导演可没那么好糊弄。”伊娃嘟囔着说,“毫无疑问,他们非常精明,在奖项没有尘埃落定之前,谁都不会轻易签合同。”
“想拿戛纳最佳女演员,也不意味着我们只能靠演戛纳一贯青睐的电影题材来得奖。”虽然是外国人,但杨茜以前和阮棠一起经历过很多,对欧洲这片电影土地还算熟悉,“这几年的戛纳越来越国际化,评审团成员里美国评委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与其在欧洲等待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来到的机会,倒不如直接走凯文.考恩的路子,去好莱坞试一试其他题材的电影。”
杨茜这话说得含蓄,在座的基本上都能读懂她话里的潜台词。
戛纳电影节日趋国际化是好听的说法,说难听点,其实就是对来自好莱坞的那群美国演员极尽吹捧,如果哪部电影能够在奥斯卡或者金球奖上大放异彩,那么这部电影在戛纳获得的奖项也一定不会少。
某种程度上来讲,戛纳现在对着好莱坞的低姿态,几乎是把自己弄成了奥斯卡所谓的前哨奖,妥妥的自降格调。
“凯文.考恩……说起他,你们上次谈话的反馈如何?”伊娃很感兴趣地问道:“他对于我们的提议是什么态度?赞同,还是拒绝?”
“两种态度都算不上,我感觉他不太看好我们的计划。”杨茜摊了摊手,“可能是碍于乔伊还在场,所以没有直说罢了。”
伊娃无言地点点头,又把视线移向苏灵溪。
“我也说不上来那种感觉——”苏灵溪卡壳了一瞬,过了几秒才继续说,“大概就跟杨姐说的一样,他觉得我们开设公司的想法有点草率。”
以维里娜.梅洛德的资源和人脉,想要把戛纳的名声搞垮很难,但把她的名声搞坏却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