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府的某处地方,一位年老的妇人在教妇女们纺织,闻言淡淡一笑。
百姓们不识字,但话还是能听懂的,纷纷用敬佩的目光看向她:“黄婆婆,天幕说的是你吧?”
“姓黄,又会教我们纺织,当然是黄婆婆了!”
“黄婆婆,你如今也算是名留青史了!”
黄道婆呵呵笑着,并无兴奋骄傲之意,只是道:“我不过是一个织布的老朽,能教会更多的人,也就知足了,谈何青史留名?”
老百姓不懂那些高大上的东西,在他们眼里,能够流传于世,被后人所铭记,甚至封神立祠,这是几辈子祖坟冒烟的好事。
长孙皇后突发奇想,对李世民道:“本朝重农桑,何不在民间搜罗些能人异士,不拘是会织布还是种地,说不定就能出现几个黄道婆似的人物呢?”
李世民一愣,说道:“说的也是。
虽说士农工商,农仅仅排在士之后,但也是极受忽视的群体,偏偏他们的人数又是最多的。
以现在的情况,他当然不可能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但是从中寻些奇人,还是可以的。
【宋末之后,就是元朝了,元朝并不是汉人王朝,而是以蒙古族占据主导地位的多民族王朝,但不少汉人也在朝廷中占据一席之地,书画家赵孟頫就曾先后在宋末和元初为官。对书画感兴趣且有一定研究的,应该都知道赵孟頫,他不仅擅长书法,位列“楷书四大家”之一,与颜真卿等人齐名,在绘画领域也是领头人,开创了元代的全新画风,而他的妻子管道升也不容小觑。南宋景定三年,管道升出生,自幼学习书画,性情开朗聪慧。】
【大概在至元二十五年左右,她与赵孟頫相识,结为夫妻,被封为吴兴郡夫人,夫妇二人感情深厚,如胶似漆,无论从什么地方看,他们都是一对天造地设的夫妻,再找不出比他们更为相配的人了。延佑四年,赵孟頫被封为魏国公,管道昇也被封为魏国夫人,因此后世也称她为管夫人。延佑五年,因管道昇心脏病发作,赵孟頫上书要求送妻子南下,次年四月,赵孟頫带着妻子从元大都出发南下,次月管道昇在山东临清的船上病逝,安葬在故乡吴兴郡。】
赵孟頫长叹一声:“我虽然在元廷为官,深受几代帝王礼遇,在世上也有些虚名,可若论是否能庇护一方百姓,我却是不敢说的。”
元朝皇帝对他算是不错的了,但他依然无法施展胸中抱负,即使在书画领域有再大的名声,终究也是不完美的。
他看向妻子,目光伤感:“若你离我而去,我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管道昇安慰他说:“生死有命,这是上天早就注定了的,岂是你我所能改变的?”
“纵使我不在了,你我的儿女也会孝顺你的。”
李世民也是个书法爱好者,他兴致勃勃地说:“这管夫人与卫夫人相比如何?”
卫夫人是晋朝有名的书法大家,还做过他偶像王羲之的老师,这管夫人和卫夫人也颇有相似之处。
赵匡胤心里很不舒服,一个人在宋末和元初都做过官……那他岂非亲眼见证了宋朝的覆灭乃至于改朝换代?
他一手创立的大宋,终究要成为过眼云烟了。
【管道昇与丈夫一样的,都擅长绘画,在她的画作中,出现最多的就是竹、梅、兰等清新风雅的事物,而她最擅长的还是画墨竹,往往都是一挥而就。她曾留下一卷《墨竹谱》,还在湖州瞻佛寺粉壁上绘竹石图,大约有丈余高。书法方面,管道昇的风格与赵孟頫较为相似,她擅长小楷、行书,并且各有各的特色,有人因此称赞:“管夫人作书,寸绡片纸,人争购之,后学为之模范。”她曾写过数十卷《金刚经》,全部捐给了一些有名的寺庙和高僧,这与她本人信佛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东晋有一位出名的书画家卫夫人,曾做过王羲之的老师,管道昇与其并称为书坛两夫人。她还擅长写诗作词,只不过她在这方面的名声不如书画方面的,她写过一首《题画竹》,其中寄托着她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她的儿子赵雍也确实如她期望的那样,成为了有名的书画家。赵孟頫曾在他亲笔撰写的《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中如此称赞妻子:“有才略,聪明过人。亦能书,为词章,作墨竹,笔意清绝。夫人天姿开朗,德言容功,靡一不备,翰墨辞章,不学而能。”】
赵孟頫听到儿子的表现,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总算是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他对儿子的要求不高,不指望他能担任多高的官职,但也不能一事无成,在书画一途上小有所成,也算是没有枉费他与妻子的教导。
管道昇听完丈夫给自己写的那段墓志铭,笑道:“这写得不错,有你为我撰写墓志铭,我也就放心了。”
她不希望自己在墓志铭只是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她希望自己在世人眼里的形象是一位女书画家,而不是赵孟頫的妻子和赵雍的母亲。
班昭欣赏地说:“这样的女子才算是贤女呢!”
比起只知贤良不通诗书的女子,她更
松江府的某处地方,一位年老的妇人在教妇女们纺织,闻言淡淡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