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的一面把布解开卷起来,放木头的架子,上面装玻璃,看着亮堂许多。
“明年书生们你觉得有谁能考中?”里长拿个羊肉串。
“一个都没有,今年录取的那些人,让陛下很难受,明年问时务策的时候,陛下一生气,从今往后不要了。”
朱闻天说出历史上的情况,现在他觉得朱元璋更生气,因为有高人比着。
下丘村的孩子们学得不错,却根本不着急考科举,朱元璋和朱标都在等。
里长:“……”
“既然如此,咱还管他们作甚?考不上,陛下一说不录取了,他们总不能一直住着吧?”
“其他人咱不管,二百六十个人,咱有用,放到百货商店里去,还有下丘村到南京的桥与路。
咱们赚的钱多了,找他们跟工匠学,从基础做起。咱村子的孩子不就是这样嘛!
过了年我教他们大明律,现在还没做好,不过……我能猜到一些。”
朱闻天早给那些学子安排好路了,干活,不能浪费了,边干边学,增长见识。
“好!如此好!时务策是什么?”里长认可了憨憨的安排,又问一下名词。
“问,北平人少冬冷取舍何为?”
“当然得好好经营,必须要发展起来,顶着北元,那里正好挨着运河,可入海,再往北的话,就是黄土和草原,不适合正常农耕生活。
冷不怕,冷可以烧煤,煤……憨憨!那里有煤否?实在不行从河南运煤,有黄河。
不结冰的时候从黄河过去走运河,送到当地烧。当地有许多药材,南方没有。
冬天,这不现在还运着冰呢!只要有生存基础,有货物流通,其他的都好办。”
里长就这个问题进行解答,北平不能放弃,而且要反过来加强。
“你这么说,陛下就爱听了,觉得伱可以录取,可是那些学子不行,他们不会。”
朱闻天给予肯定,知道这个就可以了,再考虑行文格式。
“这有何难?分明就是简单的事情摆在眼前,我根本不需要多想,因为我平时……”
里长说着顿住,扭头看看周围,下丘村的人都用那样的眼神瞅过来,包括烤串儿的孩子。
“唉~!”他叹口气:“原来如此啊!怪不得以前当大官的人,家中子弟考科举容易。”
没有了今天,又有月票和推荐票的兄弟姐妹们投一下,农家鞠躬了!谢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