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清和脸上露出笑意:“靖安郡王与定国公悄悄潜入蒲甘国,已然弄清楚如何处理木薯了。端安伯也试验过,经过处理之后的木薯,能够食用。”
他想到阿璃信中所说的经过,也不由忍俊不禁。
堂堂靖安郡王、征南军统帅,竟然潜入邻国偷木薯,真是怎么想怎么好笑。
“如何处理?”众臣也很好奇。
“很简单,去皮煮熟之后,即可食用。”
蒲甘国与南疆六诏素有龃龉,边境多有摩擦,老百姓之间也是语言不通,南疆又从来不缺食物,偶尔见过木薯,听说有毒,自然弃之如敝履。
当下群臣再无异议,齐声称颂:“圣上英明!”
“圣上洪福齐天,所以才天降此物,拯救大楚子民!”
南宫清和大悦,当即命中书舍人拟旨,派冯五湖为使者,向蒲甘国送去国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楚愿与其缔结友好盟约,互不侵犯,百姓通商通婚,以此换取蒲甘国的木薯及培植方法。
旱灾此事仍未波及南方,如在云贵、四川、两广等地,大力推广木薯栽培,等到冬日来临,这些亩产几千斤的木薯,便是救命粮!
蒲甘国的阿奴律陀王正终日提心吊胆,日日去寺庙祈祷。
没想到竟然天降惊喜,大楚送来国书,愿意和谈,并缔结友好盟约,条件也很简单,只要蒲甘国的木薯及培植方法。
阿奴律陀王感激零涕,果然是佛祖保佑啊!
在这种双向奔赴的友好氛围中,两国很快便缔结了和约,双方开放边境,鼓励老百姓通商通婚。
木薯苗也大批大批地从蒲甘国运过来,在越正杰、李应南的大力配合下,云贵、四川等地,很快便开始大批种植。
人们惊喜地发现,这种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极强,山地、沙地均可种植,耐旱高产,缺点就是不耐寒,故此无法在北方地区推广。
整个大理府都开始全民总动员,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
征南军也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尤其是原平西军、镇北军的将士们,他们的家眷大多在北方,正是干旱严重的地区。
他们现在种植的东西,日后可是家人赖以活命的“救命粮”!
想到这点,将士们的干劲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