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琰自然知道,这是人家嫌他文化水平低下,不愿与自己有过多的交集,顿感无比羞愧。
于是他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习书经典籍,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从此,崔琰虚心拜师,四处求学,很快便成长为,一个饱读书典大有学识的人。后来独霸北方的袁绍,听闻了崔琰的种种传闻,知道他是自己所需的人才,便把他招揽入幕,成为帐前谋士。
当时,袁绍手下的士兵可说非常残暴不仁的,他们行军打仗之余,甚至会挖开死人的坟墓,除了盗取陪葬品之处,还经常毁弃死者的尸骨。
这事让崔琰大为恼火,他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于是崔琰便劝说袁绍,希望他命令自己的士兵,不要做这样毫无人伦底线的事情。
袁绍为了争夺天下大势,自然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就听取了崔琰的建议,并且封他为骑都尉。
殊不知,奸雄枭主曹孟德的曹营之中,却是专门组建了一支,专干掘坟挖墓勾当的“摸全校尉”。(摸金校尉,乃是华夏远古时代,一个盗墓者的别称。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自于汉代陈琳所作《为袁绍檄豫州》。)
曹操为了弥补曹营军饷的不足的现状,便一狠心一跺脚,在营中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饷的活计。“汉墓十室九空”的道理于此!
袁绍率军与曹操开战,为使师出有名,袁绍便命陈琳写了一篇檄文,目的就是要给曹操扣顶挖人坟掘人墓的大帽子。
虽然曹操并未坚决否认,自己派人掘墓充实饷军一事,但他公然为此设置官职,大张旗鼓的去刨别人家的坟的,自是不得好认可的!
官渡之战后,曹操大败袁绍,崔琰便被曹操所俘获。
曹操看他是个可用的人才,便把他收留在自己的身边。
后来曹军多次打败趁乱前来入侵的匈奴。最后匈奴不得不派使臣,向曹操求和,并送来大量的稀罕物件作为贡礼。
匈奴使臣在回国之前,请求曹操接见于他,并说道:“我久仰魏王武功赫赫,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想来形貌一定威严,心愿一睹风采。”
曹操听闻手下的报告,觉得这匈奴使臣的要求似乎很合理,不好拒绝人家。便让有关官员安排好会见的时间地点。
会见之前,曹操觉得自己的个头似乎太小,不够威武霸气,很难令这外国蛮夷使臣心生敬畏,便让相貌俊雅的崔琰假扮自己,去接见匈奴使臣。
他自己则假扮作那贴身侍卫,手扶腰间配刀,站在崔琰一旁。
会见很快结束,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臣询问,他对曹丞相的印象。
匈奴使臣说道:“魏王长相风流文雅,气度宽宏非凡,但他身边那个手扶佩刀的卫士,却更显威严气度,一眼望之,便令人望而生畏,大有帝王之相。”曹操听了匈奴使臣的评价,觉得此人很有眼力劲。
曹操晚年之时,想立曹植为嗣子,崔琰站出来反对道:“自古以来帝王家的规矩,都是长幼有序,立长子,不立幼。丞相岂能立小儿子为嗣呢?这是万万不可以的!”
要知道,曹植虽是崔琰的侄女婿,但他竟也不偏袒曹植,可见其胸中有公理大义存在。曹操知道一切,很是佩服崔琰的公正无私。
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一事无是处,亲友们都很看不起他。但崔琰久经世故,知道自家这个堂弟,将来会是个人物,很是器重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