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逮捕审讯

傲世三国 金雕 3224 字 2个月前

此外,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峻,广大民众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古人普遍笃信宗教。张角看准时机,凭借精湛的医术,并巧妙融合了神秘古籍《太平要术》中的知识,广施善举,拯救苍生。同时,他大肆宣扬:“苍天已然逝去,黄天将主宰世间,甲子年之际,天下将迎来祥瑞盛世。”

这一理念深得民心,赢得了众多民众的拥戴。反观当时的朝廷,早已失去民心,人们对其不再抱有任何期望。至汉灵帝在位时,更是每况愈下,百姓饥寒交迫,甚至连穿衣吃饭都成问题。然而,统治阶层却对此视若无睹,毫不体恤民情。

在此种绝境之下,张角毅然创立太平道,借助宗教的力量凝聚人心。他在穷苦农民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信徒人数多达数十万之众。

张角凭借其在民间深厚的影响力和崇高的威望,巧妙地将来自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以及豫州这八大州郡的信徒们划分为三十六个方阵。其中,大方阵拥有超过一万名信徒,而小方阵也有六千至七千人不等。每个方阵皆设有一名渠帅,所有渠帅都听从张角的统一调遣,如此精心布局,只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起义做足充分准备,他们企图一举推翻腐朽不堪的汉室王朝,并建立一个完全由黄巾军掌控的崭新政权。

时间来到公元 184 年,正值甲子之年。张角与众多信徒约定好在三月五日这天,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作为起义的口号,正式起兵反叛汉室;这里所说的"苍天"指代的便是东汉王朝,而"黄天"则代表着太平道。此外,按照五行学说中的五德始终说来推断,汉朝属于火德,火能生土,而土色为黄,因此众多信徒纷纷头缠黄巾作为标志,表示他们立志要取戴衰败堕落的东汉政权。

张角一方面派遣手下之人在各个县衙大门上书写"甲子"二字作为暗号标记,另一方面又委派马元义前往荆州、扬州等地召集数万之众前往邺城集结待命,同时还多次潜入洛阳城,与宦官封胥、徐奉暗中勾结,妄图内外呼应,里应外合。

然而,就在起义计划即将实施的前一个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原有的平静。张角的一名门徒——唐周,竟然选择背叛并向朝廷告发了机密,将京师中的内应马元义全盘托出。马元义随即遭到残酷的车裂之刑,与此同时,官兵们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捕行动,对信奉太平道的信徒们痛下杀手,受牵连者多达数千人。不仅如此,朝廷还下达命令,要求冀州全力追捕张角。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张角不得不将起义时间提前整整一个月,于二月份仓促发动攻势,历史上将这次事件称为"黄巾起义"。由于起义军成员皆以黄色头巾作为标志,因此他们也被称作"黄巾"或"蛾贼"。张角自封为"天公将军",而他的弟弟张宝和张梁则分别获封"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他们在北方的冀州地区率先起事。

这些起义者们采取了极端手段,他们纵火焚烧官府,残忍地杀戮官吏士卒,并四处大肆抢掠财物。短短一个月间,战火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七大州以及二十八个郡纷纷陷入混乱之中。黄巾军锐不可当,一路攻城掠地,许多州郡相继失陷,官吏们纷纷逃窜保命,这场动乱震惊了整个京城。

话说这黄巾起义如汹涌澎湃之巨浪一般,狠狠地撞击着东汉朝廷那早已摇摇欲坠的统治根基。面对如此猛烈的攻势,朝廷上下惊慌失措,急忙下令让各地自行招募兵马,以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

于是乎,各地豪强纷纷拥兵自重,他们表面上打着镇压起义军的旗号,实际上却是各怀鬼胎,暗自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时间,天下大乱,战火纷飞。

尽管经过血战,黄巾起义最终被扑灭,但这场起义所带来的影响却远未结束。那些因平叛而崛起的军阀们,此时已经羽翼丰满,实力大增。他们不再听从朝廷的号令,相互之间争权夺利,使得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至此,东汉王朝名存实亡,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而在这片废墟之上,逐渐崛起了三个强大的势力——魏、蜀、吴。它们各自盘踞一方,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纷争与较量。

太平道,这个名字在人们的口中传颂着,其影响力之大,已经蔓延到了这里。张晨阳回头问沮授:“先生,您知道有多少人记得那些传教人的模样吗?”沮授回答道:“具体人数我不太清楚,但我对其中一两个人的模样还有些印象。”

张铮立刻叫来一名守卫,下达命令:“速传王栋到这里来。”守卫遵命离去。看着张铮如此焦急的样子,高顺好奇地问道:“大哥,这个太平道到底是什么?为何让您如此着急?”

张铮无法向他们解释,不能告诉他们这伙人其实是黄巾军,正准备推翻朝廷。他只能说是邪教妖言惑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没过多久,王栋匆匆赶到。张铮对王栋说道:“带上你的人,与沮授先生一起,去抓几个关键人物。

记住,行动要保密,不能引起恐慌。抓到人后,押到大牢里。你们要想尽办法问清楚他们的教徒数量,以及城中的大户有谁是他们的信徒。”王栋和沮授领命而去,决心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太平道的存在,就像一颗潜伏在暗处的炸弹,威胁着整个壶关县的稳定。张铮深知必须采取果断行动,将他们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