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门徒是一批又一批,要参加科举考试,必须先成为儒生。
学好儒家思想,就能走向人生巅峰。
直到现在儒家思想一直在影响现代人的教育,生活,以及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等各种名言,教材里依旧在学习运用。
“难怪我发现梧桐城人们的礼仪素养突然高了很多。”
“要是愿意排队,也不至于出现闹哄哄的场景。”
“那梧桐城怕是第一个学会秩序排队的城市。”
本来是过年,大家随意闲聊。
由品读林芊芊的文章,聊到了标点符号,又聊到排队,又聊到了儒家的“礼”,
几个大人又谈论起儒家推行“礼”的必要性,说起了三纲五常。
讲到三纲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妻的要绝对服从于君,父,夫。
然后又聊到了自己家里那听话懂事的妻子。攀比谁的妻子,更听话,更懂事。
听到他们言语里一致认为一心相夫教子,善解人意,满足自己需求的才是好妻子。
林芊芊突然想起一个影视角色:殷十娘。
要求女性不求回报的付出,不能妒忌,不能埋怨。这样消灭人性的妻子,还不如说是没有感情的ai机器人。可他们又需要妻子提供爱,提供情绪价值给他。
这样的妻子,得是圣母,得修道成仙。才能没有私人恩怨,一直为一个男人服务吧。
当然也有一两个说要尊重自己妻子,夫妻恩爱和睦的,并不多。
她忽然想到,儒家思想里的“仁”和“礼”,包括“信”,“忠”,或许一开始就没有女子。
他们是为了约束知识分子,在男人群体运作的社会里,管理的是读书科举的男人,这些思想是为了应对与之来往的男人,女人自然地被排除在外。
女人是丈夫的附庸。
所以,“忠”,是对君对父对朋友,婚姻的忠不存在。
“仁”,是对君对父对朋友,对妻子的关爱和同情恐怕也没有多少。
“信”对女子的承诺,也容易违背,
“礼”则是用夫为妻纲来约束妻子。
其中的所谓尊卑分明,也是要求儿女明白,父亲地位比母亲尊崇,应该把父亲放在第一位,如果父亲母亲利益相冲突,儿女要选择维护父亲。
父亲比母亲重要,是因为儿女需要父亲给资源。
女子嫁人择一门好亲事,看父亲的官位。父亲的财产都是儿子的,将来做官也要依靠父亲的人脉。
林芊芊越想越觉得书里女配林芊芊说人人平等,在其他人眼里是个疯子,跳梁小丑,被人看笑话。
她这是挑战社会秩序。
可是,但凡上学,学过历史。历史老师都讲过古代社会等级森严,女性地位低下,三纲五常的话吧,她像是没读过书一样。
在过年期间,举行了“最美母亲”送温暖的活动。
县令带着人送了半袋米,给这十位家庭,并各自送了20文钱做表彰奖励。
林芊芊自然是揽下了记录她们事迹的活。县令本来是想叫她们来到县衙领这些东西,顺便开一个表彰大会。林芊芊说天气寒冷,她们年老体弱,腿脚不方便,说亲自去送更能显得大人勤政爱民,他们便同意了。
跟随县令县丞一起去,这路上不好走,又累又饿,游走于各个村落间,也顺便看到了许多人贫困到了何种程度。
家里没有被褥,就用稻草做的单人席,简单铺盖在身上。只遮住了后背一个面,两个侧面,是透风的,脚都遮不住,严酷的寒风从脖子,肩膀随意灌进来。
没有房子,便用树枝随意搭建一个,像是在野外露营用的简陋房子。
有人挖的地洞,挖的土窑。就住在压抑的地洞里,住在窑洞里。
有人住在废弃的牛棚里。
小主,
县令了解他们家里贫困情况时,林芊芊手里拿着毛笔,在小本上记录她们的经历过往。
县丞是贫苦出身,和林芊芊行动一致,一路上没有怨言。县令身体有些吃不消,再加上他们走路半天,去村民家里也吃不到稍微能入口的饭菜,只能吃自己带来的干粮和馒头。
林芊芊也体会到了基层干部的辛苦程度。
而他们拿到俸禄却是最少的。
京官四品以上,地方官三品以上才能给皇帝写奏本。
县令这种地方上的芝麻小官,只能写题本。
在潘正云写奏本申请标点符号的时候。县令因为这次下乡活动累得唉声叹气。他要写题本给皇上,顺便也把自己的辛苦写进去。
往年,题本都是写地方庶务,呈给皇上看。
这次县令写了几名孝子贞女,又接着写自己表彰了几位优秀母亲,亲自给她们送米送钱,累得浑身酸软,病了三日。又写自己和恩师刘庸举办了文学大赛,让儿子们歌颂自己的母亲,得奖的都是孝子,结尾又写没有母亲就没有自己,写孝顺母亲之类的话。
外面下着雪,书房点着炭盆,温暖如春。
皇帝端坐在御案前,在一众题本里发现了最厚的一本,是其他人的两倍厚。
这么厚的一本,让他好奇他到底写了什么东西,有什么东西可写的。
皇帝让旁边伺候的太监挑出来,给他念。
“是,皇上。”
太监拿起题本,翻开封面,便开始一竖一竖读起来。
皇上懒散地躺在椅子上,听到后面忍不住笑起来,“他真是说自己累得浑身酸软如泥,回到家里就摔倒在地?”
太监道,“是,皇上。刘富农刘大人是这么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