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不少修士御剑飞行的能力都不太行,这也是为何不时能听到一些关于修士御剑飞行出事故的传闻的缘由。就像开车,能将车启动开的走是一回事,车技好又是另外一回事。

大多数修士,对于御剑飞行的要求是能飞得起来,飞得持久,遇到危险时能飞得够快甩掉危险就可以了。但若是要他们灵活地加速急刹转弯俯冲拉起高度,很多修士就容易出现失控的问题了。

故而常常能看见本来是在空中遭遇的敌人的修士,没打个两下,就抛弃御剑飞行,改用踏空或干脆降落到地上去战斗了。毕竟继续用御剑飞行空战的话,就会给敌方留下一大堆破绽了。

有的修士还嘴硬,将这么战斗的理由归结为自己趁手的武器只有一把。但御剑飞行根本不需要用什么极品武器,甚至连地级的武器都不需要。一把最最普通的弟子剑,甚至一枝树枝都可以用于御剑飞行。因此完全可以把最好的武器用做战斗,随便一把次品武器用于飞行。

在不追求武器的品级的情况下,单纯只是搞一把武器对于修士来说不要太简单,除了那些战斗力还太弱,又没有什么积蓄的练气期修士,都有着很多途径可以弄到一把还可以用的武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像杨羽耀,每次下秘境,只要是比较有知名度,去过的修士多的秘境,他都能收获一大堆还能使用的武器,并且以剑居多。多到杨羽耀可以一招丢一把都丝毫不觉得心痛。其他修士就算没有他这般收获,拾到个一两把还可以用的武器依然是很简单的。

说到底,那些人只是为了自己敷衍自己找借口罢了。

而李奉知则是较真的性子,他知晓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便会想着抓住机会去练习。他知道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练习来提升自己的水平,故而就算是在假期,他也选择了修炼一番。

这种修行方式,其要点是要与一个运动的物体保持并肩而行的状态,要做到如此,说难算不上难,说容易,却也不那么容易。

假如是在一个行驶条件良好的环境里,跟随一个匀速前进,甚至均匀加速均匀减速的物体,只要速度能够跟得上,都不是太难。

但他们乘坐的渔船,是在海况复杂的海面上行驶的。洋流、风浪,海底的状况甚至旋涡,都会影响船只的行驶速度。让这本就没有仪表进行精准测数的渔船,无法保持一个较为均匀的行驶状态。因此要与这渔船并肩而行,就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御使飞剑的速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参照目标,如以渔船,或只选择船头或船尾,又或是某一根船帆的桅杆,甚至船身上一个细小的纹路,通过不断缩小参照目标的范围,以此来不断给自己增加难度。

当然这么做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的,根据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当一个物体高速行驶时,产生的气流会在两侧形成低压区,从而产生把周围小质量的物体往中间吸的现象。如大船高速行驶时,小船挨得太近,就有可能被大船吸过去撞毁从而造成事故。

但由于这些渔船即使使用了风帆动力,但也没有那么快,这些渔船也不是那么大,即使产生吸力,也没有那么大的危险。而且对抗这吸力,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样也是一种提升御剑飞行操控能力的方式。

当然,为了尽可能保证李奉知的安全防止意外发生,杨羽耀仍选择在船上盯着随时应对可能突发的情况。

“很不错,奉知,回来歇一会儿吧。”为了避免风声干扰声音的传递,杨羽耀直接对李奉知传音道。

“是,师尊。”李奉知传音回复道,他没有打算自己增加修行时长,而是听从杨羽耀的话,折返会船上休息。杨羽耀说应当要劳逸结合,那么他必然会照做。

李奉知绝对信任杨羽耀对他的指导,即便是忽略杨羽耀身上带着的玄而又玄的容易让人信服于他的魅力,杨羽耀自身的境界实力也足够具有说服力。

一个自身境界都不高的修士做师父,人们自然会对其修行方法产生一定的质疑。一个境界高,年龄处于人们认知中应当与境界对应的年龄段的修士,人们会相信其修行方法是正确的,但这方法能不能适用于其弟子,不好说。

而一个能够在低于人们所认知的进入该境界的平均年龄的修行到这个境界的修士大能,人们则会认定这人除了天资卓绝外,修行法子也是极佳的,做这样的修士大能的弟子,自己也更加容易有机会修行到高境界。

而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在拜师时,不一定选择一个经验丰富的,年龄极大的大能,而是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年纪不大便能踏入高境界的修士。毕竟若是存在有捷径,谁不想走那条耗时更少的捷径呢?

如今外界对杨羽耀的真实境界不得而知,只知他强得离谱,并不断猜测现在的他究竟是何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