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万只的能量和整个飓风相比,确实微不足道。
可是它们密切的配合,恰到好处的发挥作用,带来的效果却很显着,可以起到四两破千金的作用,让曾凡能轻易的操控整个飓风的前进方向。
当然,他控制的前进方向,也要受到诸如:信风和西风带等大气环流、海水区域温度、海岸和海底等自然环境的众多影响。
这些外在的影响都是可以规避或者微调的,远离海岸线和海岛,远离北纬三十度以上的西风带,信风带尽管位于北纬三十度到赤道之间,也做不到全面覆盖,同样是有强有弱,并不是没有空子可钻。
随着飓风的发展壮大,那些风带微弱的风速,很难造成直接的影响了。
两个多小时的发展,飓风的风眼直径已经超过了三十公里,随着风速的增加,整个风眼区域还在向外扩大,整体的移动速度也超过了每小时四十公里。
曾凡站在高空,仿佛在驾驶着一辆体形超两百公里、高度十几公里的超级战车,缓慢的在大西洋上移动。
顶着东北信风,飓风缓慢的向东向南移动,目标是大西洋的中部区域,他想看看飓风到底能发展到什么样的规模。
从高空看整个飓风的形状,曾凡联想到银河系,也是同样想漩涡星系,带着几条长长的悬臂,就是不知道银河系的中心什么样子,或许也是同样风平浪静的低压区呢。
飓风中心的低气压导致周围水汽聚集,高速的风力让水汽从低处急速向高处攀升,甚至带动海水跟着旋转,随着风速的加剧,海水不仅跟着旋转上升,连同很多水里的鱼虾都跟着卷上了天。
这时候,飓风的最高风速已经超过了每秒五十米,达到了三级飓风的标准,尽管大量的海水被吸上天,整体移动的速度减慢了些,可是中心风速似乎并没有减缓的迹象,依然在持续增加。
飓风的覆盖区域急速扩大到三百多公里,风眼直径也超过了四十公里,不过六七个小时,距离形成地点已经向东偏北移动了四百多公里。
曾凡感觉移动的有点慢了,于是通过集体动作,稍微降低风眼底层的风速,飓风中心的水柱从下方断裂,吸上天的海水迅速抛洒,没有了这个拖累,飓风的移动速度又开始增加,继续往东南方向移动。
几个小时中,两个地下工厂又生产出一百三十多万只,被曾凡传送过来直接投入飓风的云团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