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接着说道:“我们刚才谈论的都是与人息息相关的话题,那么接下来,我们继续深入探讨人的培养与塑造——教育与宣传。官员的选拔根源在于科举,而科举的基石则是教育。因此,朕已决定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此,我们将单独设立一个部门,即教育部,将教育与科举从礼部的职责中剥离出来。许松,朕任命你为教育部尚书,朕希望你能参照北平教育的成功模式,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他顿了一顿,接着说:“杨溥将出任翰林院编修,全面负责史书编撰、诏书起草等重要工作。下次朝会,把他也请来吧。”
“杨士奇将出任工部尚书,杨荣将出任兵部尚书。”朱棣补充道,“这只是暂时的安排,朕想让他们在实践中历练成长。目前,稳定压倒一切。”
“此外,朕决定取消社会调查部,成立东缉事厂,全面负责大明内外的情报收集与国家安全工作。徐增寿将出任东缉事厂提督。”
“同时,成立军事大本营,由皇帝亲自担任大本营大元帅。下设总参谋部,尚书由朱能担任。后勤部与装备部尚书一职,由杨荣兼任。陆军提督由张玉担任,海军提督由郑和担任,吴宣将出任海军副提督。”朱棣提及吴宣时,特别说明,“吴宣原是建文朝廷的长江水师提督,后来归降于朕。”
朱高炽一直在忙碌地记录着,而许松与姚广孝则在努力消化朱棣所说的这一切。虽然信息量巨大,但他们都还能理解并接受。毕竟,朱棣目前的改革步伐并不算激进,他显然是在求稳。他打算先稳固大明的局势,然后再逐步推进更深层次的改革。
这时,徐妙云带着宫女进来送水果和更换茶水。她们识趣地做完这些后,便悄然退去。朱棣看着她们离去的背影,忽然想到了什么,说道:“皇宫也需要进行革新。未来会有很多需要用钱的地方,所以朕决定缩小皇宫大内的范围。而且,以后不再增加宦官的数量,坚决不用了!实行自然减少。高炽,你可要记住这一点。”
朱高炽边点头边吃着水果,朱棣看在眼里,心中却有些着急。他敲了敲桌子,严肃地训斥道:“高炽,吃水果可以,但你必须给我记住,你现在是候任储君,也是大明皇朝的接班人。你必须把身体保养好。我之所以要限制你的饮食,就是为了你的身体健康着想。我会让御医每月为你把脉体检!你要严格遵医嘱!我这不是在和你开玩笑,也不仅仅是出于父子之间的关爱!”
说到激动处,朱棣甚至威胁道:“如果你不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一旦被我发现你的身体状况无法胜任皇帝这个岗位,我会毫不犹豫地废掉你的太子之位!”
此言一出,朱高炽吓得手中的水果都掉在了地上。姚广孝和许松这一次也不好再说什么,毕竟如果朱高炽的身体健康真的有问题,那么对大明江山来说绝非好事。
朱棣接着说道:“从现在开始,不设太子府。太子和太子妃一家人都要搬进皇宫来住。皇宫很大,总会有住的地方的。”
许松听了这话,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忧:“皇上,这样做似乎与礼制不合吧。而且,如果将来皇妃多了怎么办?”
朱棣竖起一根手指,坚定地说:“第一,皇妃的事情以后也不会再增加了。就算会增加,也只有一个!而且从太子开始,皇室除了生育问题外,原则上只能有一个皇后。如果皇后生育有问题,在排除是皇帝本身的问题后,可以考虑增加一个侧妃。第二,关于礼仪问题,我会增设一个内务府来专门管理皇宫大内的事务和负责皇室的工作。内务府总管就由德海来担任。而且以后会有新的礼仪规定出台,皇后也会有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范围,不能总是局限于深宫之内。”
许松还想说什么,但朱棣举手阻止了他:“这个问题暂时不要讨论了,等成熟后我会给你们通报的。”姚广孝也制止了许松要继续争辩的欲望。
朱棣继续规划道:“蹇义将出任吏部尚书、解缙将出任礼部尚书、朱高煦将出任刑部尚书、胡广将出任大理寺卿。”
朱棣稍作停顿后,继续他的规划:“接下来,我们将迈出机构改革的第一步。太常、鸿胪寺、光禄寺、太仆这些部门将全部取消。养马的事务暂时并入兵部管理,同时鼓励民间养马,不设限制,并大力购进蒙古马匹以增强我们的马匹储备。其他部门则暂时并入礼部,以简化行政流程和提高效率。”
他环顾四周,观察众人的反应,然后接着说:“这些改革措施旨在优化我们的行政机构,使其更加高效、精简。朕知道,改革总会带来一些阵痛和不适,但这是我们为了大明的未来必须付出的代价。朕希望你们能够理解并支持这些改革。”
朱高炽此时已经重新拿起笔,开始记录朱棣的改革方案。他深知这些改革对于大明的意义,也明白自己作为未来的皇帝,有责任和义务去推动这些改革的实施。
姚广孝和许松也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都知道朱棣是一个有远见和魄力的皇帝,他的改革方案目前来说还算平稳,这也是为了大明的长远发展考虑。他们作为臣子,自然会全力支持朱棣的改革。
朱棣看到众人的反应,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的改革方案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这让他更加坚定了改革的决心。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大明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朱棣站起身来,猛地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水,感觉浑身舒爽。他接着说道:“其余的部门暂时不动,包括钦天监等非核心部门也保持原样。我们要稳步推进改革,不能急于求成。一步步来,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健、扎实。”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沉稳和决心,让在场的众人都感受到了他对改革的坚定态度。朱高炽、许松和姚广孝等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明白朱棣的用意,也相信在他的领导下,大明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朱棣接着说道:“我们刚才谈论的都是与人息息相关的话题,那么接下来,我们继续深入探讨人的培养与塑造——教育与宣传。官员的选拔根源在于科举,而科举的基石则是教育。因此,朕已决定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此,我们将单独设立一个部门,即教育部,将教育与科举从礼部的职责中剥离出来。许松,朕任命你为教育部尚书,朕希望你能参照北平教育的成功模式,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