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戏志才的话,荀彧面露异样,道:“与那黄门北寺狱一样?”
随着黄门北寺狱做的事情越来越多,逐渐暴露于朝野。
相比于新设立的皇城府,黄门北寺狱本就是宫里的牢狱,倒是没什么可说,最多也就腹诽几句祖制不合什么的。
倒是皇城府,因为行事隐蔽、低调,朝野几乎没多少人知道。
荀攸点头,道:“皇城府与大司马府关系密切,主要刺探军情。”
荀彧有所了解了,道:“我想找个合适的机会,将各州州牧叫到京城,协调行动,你们觉得怎么样?”
戏志才听着,忽的坐正,道:“这个办法好,最好在今年。现在北方各州相对平静,如果能够步调一致,很多事情会顺畅的多。”
荀攸仔细思索一阵,道:“我也觉得可行,最好是以尚书台的名义。”
荀彧道:“我明天去见丞相。”
荀攸看向他,道:“边太常不太好说话。”
接替蔡邕为太常卿的是边让,作为太常卿,太学、鸿都门学等都归他管。
而朝廷现在补缺,基本上是从太学、鸿都门学遴选,是以,太常卿是一个十分关键的位置。
荀彧道:“我找时间去拜访。‘裁减冗官’一事,下沉到了吏曹与御史台,你们是怎么打算的?”
荀攸道:“我与伏中丞仔细商议过,打算按部就班,不能太过急切,以稳为主。”
戏志才接话,道:“我也觉得应该这样,以往朝廷走的太急了,现在种种弊端,有一部分是这个原因造成。”
荀攸瞥了他一眼,没有接话。
这里的‘急’,并不是朝廷,而是宫里。
“尚书,”
这时,一个小吏急匆匆进来,道:“宫里传出消息,说是陛下有意开春后,巡视并州。”
荀彧,荀攸,戏志才面面相觑,打发了小吏,三人齐齐面沉如水。
荀攸深吸一口气,道:“陛下这还是要亲眼看看了。”
荀彧,戏志才默默点头。
以往大汉朝的皇帝,几乎是不出宫的。
但他们的陛下不一样,总是出宫、出城,处处都透露着对朝臣的不信任。
……
另一边,曹操接下了何咸丧事的操办,在整个洛阳城上上下下忙碌起来。
何咸本没有什么名声,但他父亲名气大,朝廷里,现在多半曾是大将军府的掾属,包括荀攸,曹操等人。
曹操想要办的热闹一点,但愿意的掺和的人并不多,纷纷敬而远之。
‘大将军何进’的落幕,是一种相对隐蔽的方式,是入宫后‘告假’,而后‘致仕’,后面就无声无息。
很多人都还不知道,何进已经死了。
但对于何进、何苗等的清算,在王允的主持下,不知道牵累了多少人。
现在的朝野,鲜少有人愿意与过去的大将军牵连上关系。
一连三天,何府的宾客是门可罗雀,即便是宫里的何太后、刘辩都没有参加。
宫里没动静,哪怕有心去的人,自然也不敢去。
“一代大将军,落幕了。”
郭嘉喝着酒,站在曹操边上,自语般的道。
曹操回想起昔日大将军府的过往,狭长双眼闪过冷意,道:“奉孝,将领若我亡故,会不会也是这般情形?”
郭嘉笑了声,道:“将军功业未成,怎谈生死?”
曹操望着不远处期期艾艾的尹氏,忽的哈哈大笑,道:“奉孝说的是!我曹操,必有功业!”
郭嘉喝着酒,道:“陛下既然准许将军主持何咸的丧礼,说明并未猜忌,将军大可放心了。”
曹操余光一扫四周,见无人,神情有些漠色,道:“近来,大司马府,尚书台,御史台以及六曹传出不少声音,想要将我留在洛阳,不再放我出京。”
郭嘉一点都不意外,道:“将军还没见过陛下?”
曹操点头,道:“宫里没有召见。”
郭嘉慢慢放下酒壶,道:“现在,只有两种可能了。一个,是陛下要重用将军,是以故意晾着,先威后恩。第二,便是朝廷压力太大,陛下要留将军在京中了。”
曹操自然不肯在京城里荒废时间,沉色道:“奉孝还是觉得第一种可能更大?”
郭嘉点头,目光看向遥远的南方,道:“现在北方各州,只剩下三羌以及黑山军,这两地并不紧迫,朝廷以及陛下的注意力,估计要放到南方了?”
曹操闻言,神情大振,双眼灼灼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