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佛与道

汉家功业 暮色长亭 2438 字 3个月前

荀彧稍稍沉吟,道:“我去一趟御史台。”

钟繇道:“我去大理寺。”

荀攸愣了下,道:“我回吏曹。”

三人没有其他交流,眼神都没有,齐齐出了尚书台,各自忙活。

对于宫里那位陛下,三人心中都十分忌惮,他的一举一动都令他们关注。

而今,宫里破天荒的纳秀,三人心里隐约都猜到些什么,却又不能宣之于口,只能各自找借口散开。

御史台已经搬出了皇宫,与刑曹,大理寺在一起,合称‘三法司’。

对于荀彧罕见来访,尤其是从宫里特意过来,刘协吓了一跳,亲自到大门口迎接。

荀彧抬手见礼,道:“下官见过殿下。”

刘协连忙回礼,而后引着荀彧向里走去,道:“丞相来御史台,是有要事?”

荀彧不苟言笑,道:“并无大事,一则关于御史台改制的下一步,下官要与殿下商议。其二,对于京察的结果,年底前应该有个结果,殿下始终未与尚书台通报。其三,是明年御史台监察御史出京巡视的事宜,下官还想与殿下再做讨论。”

刘协本以为多大的事情,闻言心里稍松,道:“丞相请。”

两人来到值房,对面而坐,待小吏上茶之后,刘协试探性的问道:“京察的结果,吏曹也有,丞相何必亲自跑一趟?”

京察是吏曹与御史台一同主持的,对北方五州各级官员进行考察,这些事务拖拖拉拉好几年,在刘辩的催促下,终于有了结果。

荀彧没有喝茶,道:“五州,六成官员‘贪赃枉法’、‘官商勾结’、‘受命士族’、‘欺压百姓’……殿下,这样的结果,下官不敢不来。”

刘协闻言,轻叹了口气,道:“丞相,这个结果,其实已经算好的了。”

荀彧心知肚明,还是道:“能否再宽宥些?”

刘协怔了下,道:“丞相是想如何宽宥?”

“最多三成。”荀彧道。

刘协看着他,一时语塞。

这个‘京察’,看似是吏曹与御史台共同主持,实则一举一动宫里一清二楚。

对于结果,宫里也早就知道了。

荀彧现在来说,将‘六’变‘三’,是一种众所周知的不得已——那就是不能让事情变得太难看。

大汉朝六成以上的官员不合格,大汉朝的脸面往哪放?

而这‘众所周知’中的‘众’,不止是刘协,荀彧,荀攸等人,还包括宫里的刘辩。

这样荒唐的结案,最不能接受,大概就是刘辩这个皇帝了。

刘协知道,荀彧既然问出口,多半是判断宫里能够接受,道:“丞相,这件事,是否该由吏曹来做?”

这口大黑锅,刘协不想背。

荀彧也没有让刘协来做的意思,点头道:“关于御史台的改制,御史台在各州、郡设以常驻督查司,不知,这督查司放在何处,官位是多少?”

刘协看着荀彧,有些明悟过来,道:“丞相是有其他事情吗?不妨直言。”

这些改制方案,早就送到了崇德殿,尚书台没理由不知道。

荀彧心里有些无奈,论人际交往,还得是钟繇来,他不擅长转弯抹角。

荀彧喝了口茶,面不改色的道:“是关于那天师道,也就是五斗米教,近来在京畿一带发展迅速,教众据说已破十万。”

刘协神色诧异,道:“有这么多吗?”

荀彧道:“只多不少。”

刘协已经不是以前了,迅速从荀彧的话来明白了问题的关键,道:“丞相是想问那卢氏与宫里的关系?”

“还请殿下明言相告。”荀彧抬起手,些许老成的脸上出现肃色。

刘协点头,道:“丞相无需多礼,也不是什么秘密。那卢氏确实貌美,但与陛下没有关系,是太后娘娘引为知己。不过,那卢氏善言,与她相处,确实如沐春风,赏心悦目。”

见那卢氏不是被刘辩纳入后宫,荀彧心里放松,道:“那,对天师道,陛下是何态度?我听说,陛下见了那张鲁多次。”

刘协脸色有些古怪,迟疑着道:“有一次那张鲁进宫,我确实在一旁,听到了陛下提及了国教之类的话,但只言片语,我也不好下定论。不过,陛下后来似兴致缺缺,没有再理会。御史台之所以阻止洛阳府驱赶五斗米教,是因为其中多是灾民,赶出洛阳,等于逼他们入死路。”

荀彧面露恍然之色,道:“殿下,能否劳请殿下找个时间入宫,询问国教一事,如果陛下无意,我准备将天师道封禁。”

短短时间就聚众十万,还是在洛阳京畿附近,任谁都不能安心。

刘协明白荀彧的来意了,道:“这个好办,今天或者明天我便入宫为丞相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