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谋算

汉家功业 暮色长亭 2354 字 3个月前

荀攸见荀彧不说话,铁青着脸道:“我看驳回吧,他太过明目张胆了,这么大的事,事先不禀报,反而直接尚书,这种先斩后奏的行为,决不能纵容!”

荀彧点头,道:“驳回吧。”

荀攸一怔,本来还准备好一肚子话,准备好好说服荀彧,不曾想,荀彧简单利落的答应了。

在他的注视下,荀彧拿起笔,在这道公文上,工工整整的写上了‘驳回’二字。

荀攸不解了,道:“你真驳回了?”

荀彧头也不抬,继续翻着公文,道:“太过剧烈了,而且没有详细的规划,这种举措,只会引来混乱。你派人通知王景兴,让他有空来尚书台当面陈述。”

荀攸瞬间会意,道:“好,我派人与他说。还有,那田丰在尚书台动作很大,清退了很多人,任命了新的三台主官,还有左右司,对七路监察御史替换了大半,还从洛阳府调了诸多卒役,我怀疑,他要做事情了。”

荀彧拿起笔,写了几个字,在换公文的间隙道:“御史台的事务,不归尚书台管,你莫要插手,更不要说什么。”

或许是荀彧答应驳回了王朗的计划,荀攸神态相对轻松许多,道:“那些我不管,我是担心田丰,这个人胆子大,手段狠,一旦放开他,还不知道要惹出多大的祸乱来。”

荀彧神情动了动,拿起的笔,慢慢又放下。

荀攸的话,无疑戳中了荀彧。

那田丰在豫州治水时,发疯了一样,杀了多少河官,甚至钦使都不放过,这样的胆子,满朝野找不出第二个来。

田丰要是洛阳重复豫州的事,简直是袁术第二,再屠一次洛阳城了。

“他答应了陛下,应该不会乱来。”荀彧思索再三道。

荀攸摇头,道:“你别忘了,河道一事,牵连众多,那一个吴景,或许就能将工曹全数拉进去,再加上御史台的巡河御史,户曹负责钱粮的司官,或许,还有一些大士族参与其中。到时候,即便田丰想大事化小,怕也收不住手。”

荀彧其实已经想到,听到荀攸的话,还是不自禁的脸角微抽。

自当今陛下登基以来,虽然进行了多次吏治整顿,但为了稳定,一直是抓大放小,给了天下人一种温和宽容的假象。

头痛医头,治标不治本,治病除根,才是正途。

现在,他们要之根,就需要连根拔起,那所带来的影响,将是谁都无法预料的。

当今登基满打满算不足七年,七年之前,大汉朝是什么模样,荀彧,荀攸什么清楚,皇帝、太后带头,贪污腐败,肆意敛财,几乎没有他们不敢做,没做过的事情。

上行下效,大汉官场,在多年前就已经病入膏肓,深入骨髓了。

“盯着他。”

荀彧双眸平静,注视着荀攸,道:“必要的时候,强行遏阻事态。”

‘强行遏阻’,遏阻的不是事态,是事态的触发人——田丰。

荀攸重重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御史台近来与吏曹走的迫近,名义上说是为了‘京察’,我担心,他们两人密谋约定了某些事。”

荀彧抬头,看向黑漆漆的门外,眸光深邃、锐利道:“不管他们密谋什么,约定什么,凡事皆须尚书台定夺,我相信他们清楚这一点。”

荀攸注意到了荀彧的眼神变化,心里猛的一动,道:“你有什么计划?”

荀彧迅速恢复如常,拿起笔,继续批示,道:“我准备起复一些被党锢的官员。”

荀攸一怔,道:“党锢的那些人?他们能听我们的吗?再说了,他们大部分与杨、袁两族关系密切,是否不妥?”

“用不着那么多,关键几个位置就行,”

荀彧批复的速度加快,道:“我与陈宫商议过了,准备进行大规模的屯田、开垦,还有就是治河,也要动用大量的青壮,这些要避开朝廷现在的官吏,又需要很多有实际经验的官员来主导,陛下已经首肯了。”

荀攸脸上浮现笑意,仿佛洞悉了荀彧的目的,道:“好,这一点我支持你。不过,这些需要大量的钱粮,户曹怕是拿不出来吧?”

“皇家钱铺那边,铸造的新钱,有二十万缗,”

荀彧头也不抬,道:“这笔钱是出自内库,陛下已经允准,暂借给我。”

“二十万缗……”

荀攸有些吃惊,道:“内库有这么大钱吗?”

旋即,他立即收声,醒悟过来。

朝廷的屡次征讨,缴获了大量的钱粮,诸多宝物,虽然每次都会有相当一部分钱粮拨给朝廷,但绝大部分入了内库。

其中,应该还有诸多抄家得来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