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聪明与糊涂

汉家功业 暮色长亭 2353 字 3个月前

荀彧看着他,又不禁暗思:曹操接到太子殿下,会是什么反应?是带着太子殿下回洛阳吗?

或者,不回?

刘辩倒是没有多想,吃着羊肉,喝着汤,与张辽道:“洛阳城事了,你带着关羽回徐州,关羽暂且放到你帐下。”

张辽似有迟疑,道:“陛下,云长……颇念其兄。”

刘辩仿佛没听到,道:“于夫罗,事了后,你与吕布合兵,入汉中中郎将夏侯惇麾下,准备讨伐韩遂、马腾,不用大打,给点教训就行。”

“小王领旨!”于夫罗恭恭敬敬的道。

他站在刘辩身侧,始终保持着恭敬之色,没有半点倨傲或者逾矩。

那一天,这个年轻的皇帝与他以及关羽,孙权,笑呵呵的指着不远处的山头,道:“朕不喜欢这座山,要是这座山没了就好了。”

旋即,刺耳的轰鸣声骤然响起,可怕的爆炸声响彻天地,犹如惊雷,要吞噬一切,滚滚的尘土飞起,淹没视线,但那座山,肉眼可见的开始‘沉默’,消失在漫天的土尘中。

那惊天的一幕,至今犹如在眼前,令于夫罗心惊胆寒。

荀彧不知道刘辩知不知道他的布置,犹豫着要说话的时候,刘辩忽然道:“荀卿,吃啊,刚烤的,冷了就不好吃了。”

“谢陛下。”荀彧彻底放心了。

刘辩笑着,望向洛阳方向,颇为感慨的道:“洛阳城这几年风波不断,卿家,你说,是不是风水不好?”

一块羊肉刚到嘴边,顿时停下了,荀彧道:“陛下,想要迁都?”

对于刘辩想迁都这件事,其实不是一次两次了,荀彧很清楚,也不是什么需要避讳的话题。

刘辩不隐瞒,转头向北看去,道:“朕一直记得卿家与朕说过的话,国运东移,确实不假。”

荀彧抬头北望,不由一怔。

往北,是并、冀、幽三州,并、幽都是距离长城极近,是荒僻之地,冀州吗?巨鹿?

荀彧下意识的皱眉,冀州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地方,但相较于洛阳,还是差的远,不足以为国都。

“说的太早了,”

刘辩笑呵呵的又守住话头,道:“大司马征讨乌桓回来后,与朕说了一些幽州的风土人情,说是有几条河,要是能够凿通,勾连到一起,说不得能得沃野千里,良田万顷。”

荀彧道:“尚书台也看过相关奏本,工曹那边正在做实际勘探,臣以为,再过几年,或许有动工的机会。”

大汉朝的交通十分不发达,尤其是幽州这种偏僻之地,是以对漕运依赖极大,而现在的河道错综复杂,无法勾连到一起,十分不便。

“几年啊……”

刘辩砸了砸嘴,似有可惜之色。

荀彧与刘辩讨论过很多事情,绝大部分受制于现在混乱的局势,需要等‘新政’推行到一定程度,才能着手更多的计划。

比如这挖掘河道,沟通河渠,改善漕运一事。

“臣等参见皇后娘娘。”突然间,荀彧起身,张辽,于夫罗等人齐齐向着山谷内见礼。

蔡文姬身着常服,轻轻点头,道:“免礼。”

说完,来到刘辩身旁,不拘礼的低声道:“臣妾发现,长公主与那孙权还有私信往来。”

刘辩摆了摆手,道:“朕知道,由着他们吧。”

说完,看向皇甫坚长,道:“孙策死了没有?”

皇甫坚长道:“还没有,据说,是硬挺着,在为孙权铺路,扶持他上位。”

刘辩想着这个认定的女婿,与张辽道:“等你回到徐州,对于孙权,能帮就帮一帮,别让袁绍欺负他。”

“臣明白。”张辽道。作为刘辩的心腹,张辽自然知道孙权与长公主已经定亲。

蔡文姬坐在刘辩身旁,抿着嘴角,明显是有话要说。

刘辩吃了几口,这才侧头低声道:“你要说蔡公的事?”

蔡文姬轻轻点头,眼神紧张。

在‘刘辩遇刺’之前,蔡邕就以‘讲学’的名义,出了洛阳,前往泰山郡,算算时间,现在应该刚过陈留。

刘辩伸手握了握了她的手,笑着道:“没事,朕让他去陪着绍儿。”

蔡文姬双眼一亮,旋即更加担忧了。

她知道刘辩有布置,可儿子不在跟前,蔡文姬怎么都不安心。

刘辩用力握了握,目光转向洛阳城,笑容和煦,犹如春风拂面,道:“都再辛苦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