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荀彧就急匆匆的返回洛阳了。
夏收在即,身为丞相,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刘辩没有离开,继续在三辅巡视。
三辅,是洛阳城的西方门户,当年大汉在这里与进犯的羌人,前前后后打了十多年,花费了数百亿的钱粮。
这一战,严重透支了大汉朝的国库,也拉开大汉朝由盛转衰的序幕。
刘辩在城外转悠着,处处是荒地,人烟稀少,充斥着一种破败景象。
慢慢走着,刘辩与边上的黄忠道:“洛阳城里,现在吵的比较凶,一部人认为,袁绍病重,活不长了,只要等他一死,就是朝廷克复扬州的天赐良机,要等下去。一部分人认为,无需等待,袁绍与士燮交战多年,早已是兵疲粮困的绝境,应该趁机发兵,不给袁绍喘息之机。还有一部分认为,主要是大司马府为主,认为扬州是困兽之局,大可不必在意,倒是三羌,不能再拖下去。韩遂与马腾正在联姻,一旦他们联合了,朝廷再想克复凉州就难了。尤其是羌人内战,是绝佳机会,错过再无。你怎么看?”
黄忠现在是司隶中郎将,地位远超过去的司隶校尉,并且督汉中军事,在对凉州三羌一事上,他才是最具发言权的那个人。
但从始至终,他都没有态度,更没有上书。
置身事外,丝毫不参与到朝野的乱象之中。
黄忠早就想过刘辩会问这个问题,道:“陛下,臣以为,丞相所言有理,三羌易破,却难抚定。臣的想法,是一步一步来,逐步吞噬。”
刘辩脚步一顿,转头看向他,道:“这个方法,倒是没有人提过。”
黄忠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不求一战而定,一口一口的蚕食,直到彻底克复整个凉州。
“三羌,会允许吗?”刘辩沉吟着道。
黄忠道:“陛下,朝廷今非昔比,三羌也不是以前的羌人,只要朝廷谋定而后定,小战既收,三羌断然没有与朝廷决战的勇气,或可实现。”
刘辩看着黄忠,继而来回踱步,心里分析着黄忠这個谋算。
“不行。”
不过一会儿,刘辩就停下脚步,摇了摇头,道:“理论上是有这种可能,但以朝廷的态度,很难实现。加上三羌之地,一旦陷入苦战,便可能重演旧事,还是须一战而定。”
黄忠没有再说话,躬着身,脸上写满‘陛下说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