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李休的提醒

懒散初唐 北冥老鱼 3221 字 3个月前

当然李世民与杨广的性格虽然有点像,但两人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比如李世民相比杨广更加的理智,而且也更有能力,在关键时刻能够保持理智,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感情,这样才不会在决策时发生太大的失误,所以李世民能成为一代明君,而杨广却是昏君的代表。

泰山封禅对于一个帝王来说,简直就是最高级别的大典,那可比一般的祭祀天地要隆重多了,而且经过封禅之后,帝王本人也相当于得到了天地的认可,日后谁也不敢说李世民得位不正了,所以他对这件事也是极为的热切。

但也正是因为太过在意,李世民反而有些失去了平时的冷静和睿智,所以这才请长孙无忌和李休前来商议,直到得到两人肯定的答复后,李世民这才放下心来,开始与他们商议起去泰山封禅的详细事宜,毕竟泰山离长安可不近,而皇帝出行向来不是一件小事,更何况到时还要带上无数的大臣随行,可以说李世民去泰山并不比大军出征容易。

不过这时李休却想到一件事,当下犹豫了片刻也很快开口道:“陛下,泰山封禅的确是件好事,但是在去泰山之前,还有一件事需要做好准备!”

“什么事?”李世民这时正聊的兴起,以为李休有什么想法,当下也随口问道。

“陛下若是去泰山,百官必定随行,国内的政务肯定会受到影响,若是这个消息让外界知道,说不定会有人趁机做乱,当然现在大唐国内应该没什么问题,我担心的是外界的几个强敌,比如西域的西突厥、西北的薛延陀等!”李休这时面色郑重的开口道。

李休之所以提出让李世民小心外界的敌人趁机做乱,就是因为他忽然想到,在原来的历史上,李世民也曾经想要去泰山封禅,但却没能成功,就是因为他在去泰山的路上,薛延陀忽然联合各个部落发兵数十万,攻打当时已经附属大唐的突厥人,若是大唐放任不管,薛延陀很可能借此一统草原。

面对薛延陀的威胁,已经去到半路的李世民也不得不返回长安,然后调兵迎战薛延陀,而且这次李世民也是发了狠,派出李绩、李大亮、张士贵等名将联合出击,一举将薛延陀人打的大败,俘虏了五万多人。

逃回漠北的薛延陀人又遇到雪灾,导致薛延陀也是损失惨重,人畜冻死大半,从此一蹶不振,三年后更是被大唐直接灭掉,正所谓“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薛延陀的下场很好的诠释了这句话的意思。

听到李休的提醒,李世民也不由得一愣,随后却有些怀疑的道:“李休你是不是想的太多了,咱们才刚刚打下高昌,西突厥派去的援军也主动投降我大唐,这让西突厥的威望也大受打击,恐怕也没胆子再出兵,至于薛延陀,以前虽然有过异心,但经过咱们的打压后,这几年也十分的老实,甚至每年都派人前来进贡,你真的觉得他们会这么大的胆子?”

“陛下,他们有没有这个胆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有没有这个实力!”李休这时却再次开口道,“无论是西突厥还是薛延陀,都能动员十万以上的兵力,而且他们现在恭顺,只是因为我们大唐太过强大,他们明知不是对手,所以才不敢反抗,但若是让他们找到机会,恐怕随时都会反咬我们一口,这点陛下也不得不提防!”

“陛下,臣觉得驸马的担心还是很有道理的,而且这次封禅对陛下来说十分重要,绝对不能有任何的闪失,若是因为这些边疆的事务被打断,不但会影响到封禅,甚至日后还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正在这时,只见长孙无忌也开口劝道,一般只要不涉及到切身的利益,他和李休一向都是共进退,更何况这次李休的意见他也十分赞同。

李世民听到长孙无忌最后的那句话也是露出沉思的表情,虽然他没有说明白,但以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的了解,自然也能听出他的言外之意,这次李世民想要去封禅,主要就是想要消除掉他得位不正的污点,可若是封禅被打断,肯定会落人话柄,甚至让人觉得上天都不愿意他洗刷掉身上的污点,这将对他的名望造成更大的打击。

一想到上面这些,李世民也不由得露出凝重的表情,这次封禅之事的确不容有任何的闪失,至于西突厥和薛延陀,就像是李休说的那样,关键在于他们有威胁大唐的实力,所以也必须做好防备。

“李休你的这个提醒朕明白了,等下朕就将李绩等人召集过来,商量一下西突厥等势力的防备之事。”李世民最终向李休点了点头道。

看到李世民接受了自己的建议,李休也终于放下心来,接下来又与李世民商量了却下封禅的事宜,这么大的事情,李休自然也要参加,事实上他对封禅这种事也十分的好奇,毕竟哪怕是皇帝,有资格封禅的也只是少数。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宋朝的宋真宗假借天意强行去泰山封禅,闹出一出“天书从天而降”的闹剧,从那之后,泰山封禅的历史也就戛然而止,后世的皇帝估计也不想再做第二个宋真宗被人嘲笑,所以去泰山只举行祭祀仪式,不再进行封禅。

等到聊完了封禅的事,这时天色也不早了,李休正准备告辞离开,不过也就在这时,忽然只见李世民犹豫了片刻,随即这才再次开口道:“李休,侯君集的事你应该听说了吧?”

李世民虽然是一代明君,但性格中其实也有一些好大喜功的成分,特别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种倾向也越来越明显,比如在原来的历史上,李世民就曾经不听所有人的劝阻,像前隋的杨广一样举全国之兵攻打高句丽,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但并没有达到预订的战略目标,而他之所以这么一意孤行,其好大喜功的性格也是最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