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刘家子侄的命运

明末惊雷 雁栖湖的刀 3252 字 3个月前

一时间,众人情绪激昂,义愤填膺。这些码头工人们纷纷转身朝各自家中飞奔而去,显然是要回去召集更多同伴参与这次行动。

张管事看着这群热血沸腾的人们,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他心想,这些人终于开窍了,知道团结一致争取自己的权益了。看着刚才聚集着许多人的码头,现在却是空空如也,张管事满意的点了点头,走了回去。

“张先生,如今这般局面,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啊?”望着窗外那汹涌澎湃、人头攒动的人群,刘之涣面如死灰般地问道。此刻,他的脸色苍白得如同一张白纸。

“事已至此,又能如何呢?依我所见,刘公子还是早做打算为妙。趁着今晚夜深人静,无人察觉之时,先行离去方为上策!”面对如此困境,张溥一时间也是束手无策,并无良策献上。

“逃离此地?哼……以那叶贼的阴险狡诈,恐怕我前脚刚刚踏出南京城门,后脚便会落入他的魔掌之中吧!”此时此刻,刘之涣倒是心知肚明:眼下留在这里才最为稳妥安全;倘若真的踏出南京城半步,那么凭借叶风的狠辣手段,绝对不会轻易放过自己,更别提让自己安然脱身了。

“罢了罢了!我这就前往周阁老府邸,请教阁老是否有方法能够化解这场危机!”张溥言罢,霍然站起身子来。他深深地看了一眼仍处于惶恐不安状态下的刘之涣,不禁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长叹,然后转身朝着门口迈步而去。

张溥走出刘之涣所居之地后,抬眼望向街道上那些情绪激昂、群情激愤的民众们,心中暗自赞叹不已——叶风此计果然高明至极,非同凡响啊!

早晨刚来的时候,此处仅有寥寥数百人在此集结而已。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纷纷闻讯赶来……,当然这里面大部分都是来看热闹的,只因金陵城可从来没有这样的事件发生。在家里待着也是无事可做,还不如出来凑凑热闹!

仅仅依靠应天府那寥寥数百名差役,根本无力掌控当前混乱不堪的局势。本想借助南京守军之力平乱,却又遭到数位勋贵强烈反对。

张溥对此心知肚明,他们无非是想逼迫东林党与应天府低头。张溥深知此刻应天府所承受的压力远超自己等人,近日来的罢市风波不仅令普通百姓怨声载道,连那些达官贵人亦深感不满。

家中妻妾想买瓶香水竟也成奢望,起初尚且能忍耐一两日,然而眼观当下局势,绝非短时间内能够妥善解决。于是乎,众人纷纷向应天府施加压力。

众多民众涌上街头,应天府最为担忧之处乃是引发民变。一旦事态失控,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幸叶风尚能保持理性,尽管下令商人罢市,但对于米面等生活必需品仍允许限量购买,以解燃眉之急。若非如此,南京城内必将爆发民变。

张溥万般无奈之下,再度沉重地叹了口气,环顾四周,心情愈发沉重。只得抬步向周府的方向行去,他知道此时定会有叶风的人盯着他,他想了想还是到周阁老家中暂避一时,要比这刘之涣的居所安全,至于刘之涣他也顾不得了。

见张溥从刘之涣家中出来,一直盯着这里的几双眼睛,相互看了看,一人远远的跟在张溥的后面,还有一人向应天府人群聚集的地方挤了过去。

“我们要活干,我们要吃饭!”

“请知府大人出来,给我们解释一下,究竟是什么人想要刺杀金陵时报的柳总编!”

“为何东海伯与郑大都督成功收复大员之后,竟然还会遭到如此恶意的攻击?”应天府外,群情激愤,人们高声呼喊着口号,声音响彻云霄。

然而,尽管情绪激动,这些人却都在距离应天府大门数十米处停下脚步,决不再向前迈出一步。

一百多名差役如临大敌般紧紧守卫在府门口,当看到这些人并未继续朝前冲时,他们才稍稍松了一口气。毕竟,如果这些人真的不顾一切地冲进府内,仅凭他们这百十来人恐怕根本难以抵挡。

原本,应天府打算调遣军队前来镇压这场由百姓发起的游行示威活动。但令人意外的是,军方似乎接到了某种指令,对此只是敷衍了事。面对应天府的求援,他们一个个都打起了太极,导致应天府完全无法调动军方的任何兵力。毫无疑问,这一切都是那些权贵们暗中操纵的结果!

“周处,张溥已经从刘之涣那里出来了!”一个身形瘦小的男子奋力地从拥挤不堪的人群中挤到周成身旁,压低声音说道。

周成听闻此言后,眼神微微一闪,随即对着身边的几个人轻轻颔首示意。那几人心领神会地点点头,然后迅速分散开来,朝着人群的各个方向挤去。

“我听说啊,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就藏身在三山街后面的一座宅院里呢!既然应天府那边一直不给我们一个明确的交代,那干脆我们自己直接找上门去向那家伙讨个公道吧!”没过多久,这样的消息便像野火般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人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表示赞同这种做法:“对啊,咱们就该主动出击,不能让那些坏人逍遥法外!”

话音未落,原本喧闹嘈杂的人群瞬间变得躁动起来。他们立刻改变了行进的方向,如潮水一般涌向刘之涣的住所。

次日清晨,应天府当局正式出面,向南京城的百姓宣告称,此次事件乃是有人蓄意勾结外敌——建虏,在城中四处散播诋毁东海伯的谣言和传单。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位罪大恶极之人昨晚已惨遭义愤填膺的民众闯入其家门,并将其乱棍打死。

紧接着,一艘艘装满货物的船只陆续驶进南京城的各个码头。眨眼间,整个南京城又重新焕发出昔日的繁荣与安宁景象,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过一般……

一时间,众人情绪激昂,义愤填膺。这些码头工人们纷纷转身朝各自家中飞奔而去,显然是要回去召集更多同伴参与这次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