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林说的一点儿没错,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但凡日子能过得去的,也不会让孩子学厨子,这玩意一辈子都在人后忙活,基本没啥出息。而强子那个年代做厨子的,也大多是农村人,鲜有城里人戳锅底的。
“师兄说的极是,那这事情就多谢了,要不然您约一下,跟赵师兄一起吃个饭,喝顿酒,正好我带了几瓶有些年份的茅台。”
说道一起吃个饭喝顿酒,李小林似乎也来了兴趣,做厨子的几乎就没有不爱喝酒的。”
“那行吧,一会我抽空给他打个电话,不过他在北京呢,我们得过去才行。”
“那没问题,这点路不算啥,您约好了我来安排。”
于是俩人相互留了电话,李小林就准备告辞了。
强子不无叹息的说道:“师兄您刚才说的一点儿没错,现在还在做厨子的,恐怕都是咱们这一代人了,上下不超过十岁的年龄段,我拜访了无数家饭店酒楼,主厨的没有一个年轻人,没准再过几年,厨子就真的要出现人才断档的情况了。”
强子的几个师兄叫的瞬间拉进了和李小林的距离,让他不禁生出点心心相惜的感觉,这也是个执着于厨艺的人啊!
“是啊,这也算是后继无人吧,那行了,您慢用吧,我先去忙了,回头给你电话。”
看着李小林离开,强子心里不禁庆幸起来,这趟绝对算是顺利,不仅见到了宫廷菜传人,还能搭上段家菜这条线,绝对是超出预估的。
段家菜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其由来可以追溯到晚清和民国时期。这一时期,京城出现了许多私家烹饪,其中段家菜因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着称。
段家菜起源于官府菜,官府菜以其精细的制作和繁复的环节而知名。当这些官府厨师离开府邸后,他们流落民间,为迎合主人的口味,进一步将烹饪技术糅合发挥,形成了具有自家特色的私房菜。段家菜因其醇美的味道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当时的京城官僚中非常流行,成为了一种身份和财富的象征。段家菜不仅在京城享有盛名,和同样享誉的谭家菜齐名,对后来的私家菜烹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赵录林的师傅那三反算是传家菜中的泰斗,本身还是清末的旗人,早在两千年的时候就驾鹤西游了,不过他绝对算是老寿星级别,死的时候据说已经一百零五岁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时带赵录林一杆师兄弟的时候,这位泰斗已经七十多岁高龄了,厨艺正处在炉火纯青的年代。
后来改革的春风吹到内地,这些师兄弟下海的下海,改行的改行,如今还在做厨子的,赵录林是仅存的硕果。
强子吃完饭后,就在附近找了家酒店住下,准备等李小林的电话。
就在他洗完澡,拿起手机看之前拍到的宫廷菜谱时,李小林的电话打过来了。
“庞师傅,我跟师兄说了你的情况,他很高兴能跟同行交流,说我们随时可以过去找他,看你啥时候有空,咱们直接过去找他。”
听到李小林的话,强子是满心欢喜,这个李小林的确跟网上说的不差,为人热心还好为人师。
于是果断答应,第二天就可以前往京城,拜会这个段家菜的总瓢把子。
挂了电话后,强子在手机上查了一下,从此地到北京不过二百三十多公里,坐高铁不过一个多小时。
不过这请人坐火车去,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于是就给李小林又回了个电话,问他坐高铁去有没有意见。
李小林在电话里笑道:“坐啥高铁,开车过去就行了,我还要给师兄带些土特产,坐高铁有些不方便呢!”
之后又问了强子住在哪里,俩人约好第二天一大早七点出发,争取吃中饭的时候赶到赵录林哪里。
北京市某地,赵录林工作的段家饭店包间,赵录林热情接待了慕名而来的强子以及李小林。
跟两个传家菜泰斗吃饭喝酒,自然不能小气了,强子直接点了段家菜的几个招牌菜,然后拿出现买的年份茅台酒,之前他可是给李小林夸下海口了,自己带了几瓶有年代的老酒,现在吃饭时候,可不能食言而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