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君之礼

风流大宋 林二虎 3037 字 2天前

“女真人半渔半猎,不事农产,他们生活之地被称为‘白山黑水’,尤其是严冬酷寒,既锻炼出了他们极强的体魄,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的更大发展。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全民皆兵,全民皆兵则又决定了他们的生产很难养活他们自己。于是,对外扩张、对外掠夺,一定会成为他们的宿命。先抢高丽、后抢渤海、再抢大辽,最后必然会来抢掠大宋!这是不可更改的历史必然!我们既知晓了这个必然,又怎能不预防?”

秦刚说完又看看在场诸人都听明白后,继续说道:“曷懒甸与其他地方不一样,此地贯连高丽、大辽、渤海以及女真,女真人一旦控制这里,实力必然大涨。反之,他们的能量将被我们控制,所以这才是我坚持让乌索董拼着如此大的伤亡,也要与女真人开一战的缘由!”

“原来如此!”陈师道点点头,又问道,“那就不怕我们提前与女真人结怨?最终会不会把女真人的仇恨引到我流求这里?”

“结怨也好、仇恨也罢,那只是弱者的担心。所有野蛮民族,都有一大共性:‘畏威而不怀德’。我们强大,它必然盲目顺从者。曷懒甸经此一战,将会为高丽、渤海这些我们的盟友多争取几年平安的时间。而我们,才能有时间,解决自己的大事!”

众人都十分清楚秦刚所称的“大事”是什么,皆露出了庄重且坚定的神情。

而秦观则立即想起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赶紧问道:“执政刚回来,还未见过太子殿下吧?”

“正是。太子此刻正在何处?”

“此时应是太子学经史的时间,他应该正在听鲁直兄听课,我带你过去。”

于是,留下厅内众人继续讨论战报,秦观便带着秦刚,二人一起去了执政院偏院,此处原本空闲着,在赵茂到了流求之后,这里便改成了一处相对独立的小院,由秦盼兮带着赵茂住在这里读书。现在黄庭坚也会每天固定时间,来此教授赵茂。

“……故论语有曰:君子以文修身,以礼治国。”

书房内传出的正是黄庭坚中气十足的声音:“这便是讲,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礼。这里的礼,可不只是我们平常所讲的人情礼仪,而是指最基本的文法、纲常、规范、法则。世间无礼则如率兽食人,晏子春秋也有曰: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秦观站在外面,边听边颌首,黄庭坚现在给太子讲的礼,既是君子之礼,更是人君之礼。

儒教之根本,便就是礼教,纵有无数学派门派之分,但对于礼的认知,却是出奇地统一:在孔子首提五伦之礼后,孟子更是提出仁义礼智的四德,荀子更是纳法入礼、礼法结合,指出“非礼,是无法也。”再到汉之董仲舒立下王道三纲,礼成社会治理的根本。

而大宋的诸儒则同样尊礼重教,更是将天理融入礼中,程颐便直接指出:“礼即是理也。”将天理作为封建伦常的化身,把仁义礼智归结为天理在人心中的体现。这些看法,还是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黄庭坚之所以愿意来流求,正是因为太子赵茂。

身为封建时代的读书人,人生追求从低至高:修身、治国、平天下。他虽被贬至宜州,但仍然坚持自己的修身之志,开设书院做自己的学问。但是,当可以去流求教习太子的选择出现时,这便是通向了“辅君治国”之路,自然能够打动他了。

教习太子——未来的君王如何治理国家,核心不是诗词才华、也不是典籍史论,更不会是各种兵法技能,而应该是礼治根本,这便是黄庭坚今天想给太子所传达的主要观念。

不得不说,黄庭坚是极具教师的才能,在引述了基本经典名句之后,他非常注意此时太子的年龄以及他的接受能力,用着非常浅俗的话语,一层层地剖析礼的内核、礼的功能、礼的价值以及礼的效果,中间还会旁征博引,及时引用各种历史上的故事案例。

秦刚通过此时打开着的书房窗口,正好可以看到此时正在听课的赵茂,虽然这些讲课内容对于他如今的年龄来说,的确显得有点过于深奥了,但是因为有了黄庭坚的悉心讲解,从他的表情来看,还是颇有些“如沐春风”的感觉的。

“君子学以致其道,老夫所有的讲习,便是希望殿下能够从中可以学到君王之道,明白未来自己该如何看人、如何做事、以及如何地治理天下。今天的讲经便到这里,不知殿下是否有些疑问?”

“夫子辛苦了,学生确有问题请教。”看得出,经过了黄庭坚的教导,现在的赵茂显得老成稳重了许多,态度也是十分地恭敬。

“殿下请说。”

“我曾听我爱赤哥讲过,大辽自太祖耶律阿保机起,就是以武立国,兵马治天下,却一样的是国土几万里、治民千千万,与我大宋约为兄弟之朝。这辽人不讲礼,为何也能治得了天下?”谁也没有料到,赵茂稚嫩的嗓音,说出来的内容,却是如此地犀利且令人意外。

站在门外的秦观、秦刚一惊,不过他们更好奇的是:黄庭坚将如何面对这一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