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白卷

风流大宋 林二虎 2639 字 2个月前

只是,在等候殿试的这几天里,谁也不曾意识到,今年的殿试竟蕴藏着一场巨大的风暴,而它的引发,即意味着新党布局多时的绍圣绍述的正式开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元佑九年三月庚辰日。

天刚蒙蒙亮,秦刚已换好正式服装,匆匆赶往皇城东华门,与一众同样等候的新科举子被礼部官员引导入宫,来到了举行殿试的集英殿。

殿中在东西两边,早就排好了五百多张的桌案,显得有一点拥挤。

秦刚进来之前,已经得到了礼部官员的提醒,他们的座位都是按照张榜的名次排序,大致确认了自己所在的区域,然后就可以对照桌案左上角标好的姓名正式入座。

往年的殿试,皇帝往往还会先去其他殿里处理完当天的政务后再过来。而今天,小皇帝赵煦却是暂停了其他的一切政事,第一时间就来到了集英殿,以示对这次殿试的重视。

秦刚的位置还算是靠前,他微微抬起眼皮,已经看到了坐在御座上的皇帝,然后在他的前面,站着一个高大清瘦的老者身影,只是此时朱紫色的官袍更显得其夺人的气度,那便是如今的左正议大夫、中书侍郎、知贡举李清臣。

李清臣自被任命为本次科举的主考官之后,从锁院开始,一直对于其他以旧党为主的副主考们十分地客气、尊重,多次表示,自己只是临时得到差遣,事先准备不足,一切以大家的意见为准。所以,便给其他人造成了一种碌碌无为的感觉。

不过,就在省试试卷确定了之后,李清臣就对其他考官说,接下来你们还得全力去阅卷批改、排定中榜名单。所以这后面殿试的试题,就交给他来拟吧。

众人也没放在心上。

如今,站在皇帝御座之前的李清臣,在开头简短地说了几句场面话后,便公布了本次殿试的策问题目:

“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可差可募之说杂而役法病,或东或北之论异而河患滋,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或,惟当之为贵,圣人亦可有必焉!”

整个大殿里,除了李清臣的清晰坚定的声音之外,竟无一丝杂意。五百多名举子此时一半还在理解并消化试题,而另一半已经听明白的人在内心已经开始炸裂了!

更炸裂的,是其它的那些副主考们,因为这哪里只是简简单单的一道题目,这简直就是彻底否定元佑年间所有政绩的一篇讨伐檄文。

把题目里的主要意思翻译过来再概括一下,就是:

这些年来,用诗词歌赋选出了一批不懂做事的所谓人才。他们罢除了各种新法,结果农民不富裕、役法效果差、国内水患不断、境外异族气焰嚣张、商业难有出路。大家一起来说说,眼下应该怎么样做才好?

好你个李清臣,原来你虚晃一枪,前面藏拙,却守在这里开始亮出真家伙了啊!

怪不得在省试时他丝毫不干涉。其实诗赋取士也好,经义策论取士也罢,都是可以选拔出学习能力优异的人才,眼下走进这集英殿的便都是的。

但是,最终谁拥护新法?谁最具有战斗精神?谁又是未来可承袭变法主旨积极发展事业的,则非常有必要从这些举子中甄别挑选出来。

于是,李清臣与皇上精心设计的这道策问考题,就是要为大宋接下来的变法事业选拔出适合可用的新鲜血液。

这是李清臣的阳谋,坦坦荡荡,却令对手如鲠在喉而又欲吐不能。

就在其他考官们恍惚犹豫中,内侍们已经将印好的考题一张张地发给了每个考生。

虽然大家都已经听过主考官宣读过了一遍考题,但是不敢相信的众人还是拿着手里的卷面题目一遍遍地确认:是的,就是这样的题目,以这个题目来写策,这无异于叫这帮考生明确无误地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

因为写策的首个要点就是表明观点,你是赞成?还是反对?

当然,也有考生断然选择了更加激进的方式:

就在秦刚这一侧更靠近皇帝的方向,突然站起来一名考生——他的省试成绩一定优于秦刚。此人直接走到中间的过道上,向对皇帝一个长揖到底,却什么话也没有说,便转身向殿外走去。

此时,殿中所有的人都愣住了,秦刚却一下子认出了此人,正是在中太一宫聚会时背后出主意赛诗的那个洛党学子尹焞,他这是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