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复国

风流大宋 林二虎 2464 字 2个月前

“出兵伐辽,那是明启兵端;援助渤海,此乃暗度陈仓,这两者能够混为一谈吗?”章惇挥袖斥之。

“陛下。”曾布却是转身对着赵煦说道,“辽人蛮横,难以寻常道理相言。昔日有澶渊之盟制约,两朝尚可相安无事,但若今日为了一个不知道明天还是否会存在下去的渤海藩国,就兵行险招,卷入其中,将得不偿失!老臣并不反对邦交支援,只是疑心这个‘渤海国’之真伪强弱,莫不要到时候,这些人转瞬之间灰飞烟灭,而我朝却是引火烧身,引来辽人南下的理由。老臣属意须谨慎以对,先坐观其变,再作决策。”

“曾枢密看似老成之辞,实则谬之大矣!”最近经常与曾布相和应的蔡卞在此事之上,却是站到了章惇的一边,“辽人觑我中国之心始未亡也。渤海人复国何须知其真假,但有内乱便是机会。此事只须小心应对,巧作安排,只要辽人寻不得我的确切证据,又能奈我几何?”

小主,

而那边的许将、黄履等人,也皆是认为,渤海复国之声,必须要给予回应,否则大宋在外的地位与名声必将不保,只是回应之后,是直接出兵相援、还是经济援助?是直接自己上场、还是另托他人假手?这些问题倒是可以再议的。

见众人都是如此之说,这曾布倒也不以为然:“臣只是提请陛下谨慎对待,并非执意反对!”

“对了,渤海国的使者,怎么不是从登州【注:今山东省蓬莱县】上岸?反倒是从沧州过来的?”赵煦此时才关注到了送使者与信件来的地方。

因为,登州地处山东半岛最北端,之前一直就是高丽、倭国派遣使者朝贡大宋时的主要登岸口。

同知枢密院事的林希倒是知道些内情,解释说:“这渤海遗民,无大船可越海,乃是从辽东至西岸,乘小舟经内海尝试,被沧州水军巡视时发现带回。”

“哦,这沧州的秦卿如今已经建得水军了?”赵煦对此思考了一番后开口道,“诸卿的意见都说了,朕亦认可:对于渤海国之求援,不可不应,但也不宜全应。既然这次使者瞎打误撞,先行联系的正是沧州,那么,索性就将此事交给沧州一地出面处理如何?”

众人先是被赵煦的这一个提议给愣住了。

不过,对于外交之事,交由边境之州官先行应对,也不是没有先例的,这在西北与西夏的多年斗争中就会经常使用。

因为让地方官府先行应对的手法实属“进可攻、退可守”的神来之笔。

这沧州正好就是东北边境、又是在渤海海边,更关键的是,本来的使者就是他们找着送来的,现在让他们派遣官员回去联络,这也说得通。

最重要的是,万一遇上了麻烦,还可以把这件事情的责任推托到下面的官员身上,并表示这些并不代表大宋朝廷的立场与态度。

至于知沧州的秦刚愿不愿接手这件麻烦事、又或者他对此事的观点与态度如何,在这些朝堂宰执们的眼里,根本就算不上是一件事。

前面说过,秦刚不过是一个孤臣罢了。

当然了,送使者入京的秦刚早已经将这帮官僚们的心思算得死死的,他的本意恰恰就是想要获得朝廷的授权与旨意,前去处理接下来的事情。

而在复州起事,并在保州占据下来的渤海国人,自然就是陈武所联络起来的。

七月底,他从营州水寨那里接管到手了整整三艘船的武器装备,足以帮助他们装备起两三千人的队伍,立刻具备了充足的底气。

此时,看到了已经影响到了整个辽东半岛的大饥荒,无数的百姓无法度过这段青黄不接的难关,但是辽国官府却因为这场天灾继续加重赋税的征收,让大量的百姓开始逃难,甚至就连这里的地方辽军都面临着吃不饱饭的局面。

于是,陈武与根据地的首领商量之后,便迅速带兵上岸,一举拿下了海边的复州与宁州两座城市,因为在这里的几个偏远州城里的辽国守军,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强的战斗力。

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秦刚迅速写信给陈武,向他分析:辽朝的核心战斗力在于他们自己手头的宫分军与皮室军。一旦他们叛乱立国的消息传到上京,一定会派遣悍将精兵前来平定,到那时,才是真正面对挑战与威胁的时候。所以,渤海义军一定要选择更加有利于防御的地方,同时也必须要考虑好自己的退路。

于是,陈武在与首领商量之后,不仅放弃了刚到的复州与宁州,更是放弃了南下攻占苏州的计划,而是向东穿过半岛,选择攻下穆州与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