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巡阅

风流大宋 林二虎 2515 字 3个月前

海事院的开衙工作虽然繁杂,但是秦刚的底下毕竟是有了这样一批务实且尽责的手下,大量的事情办起来也是十分地顺利。

尤其是赵驷只在高邮停留了两天,就带着秦婉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明州。

他这次得封了海事院制置司都统一职,原本这个衙门以及军职的名称都要等到南宋才会设制。但是却因为海事院的横空出世而提前出现。

赵驷首先就得要主持对于明州地方禁军与厢军的整编与裁撤工作,并组建大宋的第一支正式水师——之前在浮阳寨的新沧军水军并没有得到朝廷的正式认可。

大宋的地方禁军早就已经朽烂,尤其在内地,比厢军实际上好不到哪里去,甚至还不如厢军好管教。

赵驷来了之后,拿出了他在西军那里打出的名气与威信,一顿快刀斩乱麻,禁军里裁撤掉了十之八九,而厢军里却是还能挑剩出两成多,这些勉强能用的士兵,便由浮阳寨过来的两百名水军混编之后进行集训。最后再以他们为基础,将会重新募兵充实水师部队。

而裁撤下来的士兵,便依着旧例直接“卖”给了谈建,一起装船运往了流求,听话的去垦荒,不听话的便去挖矿。

秦刚在新设立的衙门里待了几天之后,发现如今也只有他一个人显得有点太闲。

在他离开京城之前,周侗倒是依诺先传了一套关中红拳给他,但是他要是每天都是关在后院里炼气打拳,然后出来却看着满衙门里上上下下的人忙得不亦乐乎,也觉得有点过意不去。

于是,秦刚便借着这天一早众人向他汇报各自工作时宣布:“本巡阅使决定,明日启程,正式巡阅大宋东南各地海事。你们都忙,就让‘进退有度’陪着我,有一艘战船就好了!”

尽管这个消息有点意外,但是想想也没什么,只要出了海,从明州到广州这一片的海域,全部都是流求神蛟军的掌控范围。只要知道是秦刚的座舰,根本就不缺护航的舰只。

而且秦刚也讲了,身为东南海事院巡阅使,新官上任,巡阅一下海域各地,也是应该的啊!

赵驷想了想道:“最近水师的招募与训练也已经正常了,接下来浮阳寨过来的老兵也用不了那么多,我拨五十人跟着龙制吧!”

等到第二天,明州的官员还有来海事院递帖子,想单独求见时,却被告之:巡阅使带船出海巡阅去了。

秦刚的此次出海却是谋划已久的。

他的船出海之后,很快就遇上了流求水军的巡逻船。正是提前得知了秦执政要南下巡阅,已经迅速调集了附近海域里的战舰过来进行护航。

秦刚却是让其中的一艘帮他带两封书信回流求,一封给秦州的秦观,一封给此时还在唐州格致院的邹放。之后,便命令舰队继续南下,直接去广州。

去广州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按现在的机构改革,原先由广州市舶司掌握的大部分权力,都要被收回到明州海事院的新设市舶司手里,而广州这里会降为市舶务。

之前提到过,以往市舶司里的官员多会由广州知州、通判以及其它官员兼任,因此,这次秦刚也得过去将这些官职收回,以便另行任命。

秦刚出京之时,已经让人着手搜集好了广州地方官员的信息:

现任知广州王古,字敏仲。他在绍圣初年时就已是户部侍郎,但是在详定役法的时候,时任户部尚书的蔡京急于表现,两人多有不合。于是他便被蔡京排挤出京,先为江淮发运使,然后便是在绍圣二年时,与那时的章楶互换了位置,他去出知广州,章楶转任江淮发运使。

王古现在这个广州知州已经坐到了第四年,一直被扔在这个地方,主要还是与他的政治立场不清晰有关。他的主张虽然倾向于新党,但却偏偏与苏轼交好,以至于,两人的交往还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苏轼在被贬去惠州的途中路过广州,正逢广州城内有瘟疫,他判断这与百姓饮水不洁有关。于是便留信给王古,提议在蒲涧滴水岩下开凿石槽,蓄清泉,再用多管凿空的竹筒连作水管,顺着地势引水入城,蓄在石筑大水槽中,再用竹管分水引到城中各处民众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