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大唐帝国的精英教育

山沟皇帝 雨天下雨 1733 字 3个月前

(本章为劝学篇,阐述努力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

宣平十一年二月,又是一年会考时,如果是早几年的时候,每年的这个时候,金陵城总会特别的热闹,因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士子们参与考试。

但是自从大唐帝国对会试进行改革,实施各省分考制度后,前往金陵城参加会试的士子就是少了起来。

目前基本上只有对自己特别有自信的士子,才会千里迢迢赶到金陵城参加全国性的会试,而信心不是太足,又或者是因为其他因素的限制无法去金陵的士子们,往往会选择在本身参加各省的会试分考。

这也可以说是极大的减轻了普通士子们参加会试的难度,毕竟大唐的科举制度是和传统朝代不一样的,每年都会举行,这也是导致了士子要么是常年住在金陵城参加会试,要么就是频繁来往家乡和金陵城,这显然是一个极大的负担,不管是金钱还是时间精力上都是比较耗费比较大的。

如今可以在各省的省会参加会试,这对于绝大部分的士子们而言,也是一大利好。

当然了,一些对自己信心十足,又或者本来就是在金陵城求学的士子,他们依旧会选择在金陵城参加会试。

大唐的科举制度,并没有严格规定说什么样的士子可以参加京师会考,什么样的士子只能参加省城会考,而是选择了不干涉的态度,士子可以自由选择在本省参加会试或者是来到金陵城参加会试。

当然了,两者的会试题目难度虽然相当,但是竞争却是不一样的,在金陵城里参加会试的士子,都是对自己特别有自信的那种,同时随着会试分考制度的施行,帝国也是相应的缩减了金陵城会试的录取人数。

早几年的时候,金陵城会试的进士、博士两科,录取的总人数能够达到千人,但是宣平十一年的现在,预定的录取人数已经是下降到五百人,直接下降了一半。

不过全国范围来说,预计录取的两科学子人数,却是会再一次创造新高峰,各省分考点以及金陵城考点加起来,预计将会录取五千人。

这些新科进士、博士们,绝大部分都会进入基层岗位任职,从而逐渐改变目前大唐帝国的官场里头,低级官员素质不高的原因。

假以时日,李轩还打算进一步扩大录取人数,因为以后除去司法机构、巡警等需要特殊技能的人才,除去没有品级,只是普通的雇佣工作人员,比如马夫、厨师等,其他拥有品级的帝国官员,必须经过科举考试后选拔。

最后形成帝国官员以及普通雇员相结合的人事制度。

其实李轩一开始还打算搞成所有的公务雇员,都是需要通过科举来选拔的,但是发现这不太现实,因为人家读了国子监大学的学子,显然是不可能接受成为一名官府里的马夫的,而且这也是极大的人才浪费。

所以,李轩才是施行了目前的这种官员以及雇员相互结合的模式。

而这个政策,自然也不是李轩乱搞的,而是参考了后世的公务员制度,后世里的诸多媒体报道里,为什么会频繁出现临时工这个词,那是因为公务机构里是真的有这么多的临时工,他们以合同工,派遣工等名义为政府机构工作,是属于没有编制的那种。

李轩觉得后世的这个公务体系还是挺不错的,可以有效控制薪资支出,捅出篓子了可以直接炒人平息民众怒火。

实际上这套体系华夏数千年来都是这么玩的,以前是官吏之分,后世是有编制和临时工之分,到了大唐帝国这边吗,那就是官员和雇员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