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鳌拜便下定决心,对着众人说道:“我等满人本就来自辽东苦寒莽荒之地,本就一无所有,何惧一时挫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祖当年,不也拜倒在那李成梁麾下,小心伺候无数年,等到汉人腐朽了虚弱了,方才以十三副铠甲起兵,打下了偌大的江山。”
“如今我大清尚有百万满人,只要他们活着,牢记今日之耻辱和祖宗的辉煌,在将来寻得良机,必能再度复起。”
“呵呵,汉人王朝没了外敌,不过数十年,经历了两三代皇帝,必然会再度腐朽、虚弱下来的。”
听着鳌拜的话语,赵良栋几乎要忍不住开口,彻底揭露杨三水的阴谋,却被儿女枷锁死死封住了口。
众人再无不切实际的奢望和异议,便在老鳌拜的带领下,返回了主帅大帐,接受了大明的所有条件。
杨三水大喜,当即取出早已拟制好的两份文书,和鳌拜代表明清双方,郑重签下了这份所谓“议和文书”。
杨三水也不急着离去,而是令两名亲兵携文书入城请“皇太子”盖上国玺,半个时辰后便返回此处。
杨三水亲手将盖了“大明国玺”的两份文书,郑重的交给了鳌拜,言称对方必须在十日内盖上大清国玺并送回,否则后果自负。
鳌拜不敢怠慢,当即令希佛亲自领着亲卫,立即星夜疾驰赶往京师,万万不可耽搁了时间。
杨三水则怕他们不能通过关卡,当即派了十名亲卫相随,令他们陪伴大清使团通过晋王、闽王防区后,再自行返回。
不仅如此,杨三水还当着鳌拜的面,言明他知清军只余两三日粮草,当即拍板,竟赠送足够清军两日食用的粮草。
鳌拜便说往京师往返需十日光景,如此粮草远远不够,恳请杨大帅能够多赠几日之用。
杨三水“坦诚相待”,称忧虑清军假降,故须确保清军只有五日之粮,每日只吃一顿便好,如此可保不死,投降之后自会供足粮草。
议定之后,杨三水便领着剩余亲卫,径直返回德州城内,静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