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要准确评估干扰吊舱的效果,必须进行空中测试,而不仅仅是地面检测。
按照常规流程,不同科研单位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合作与竞争,但同属一个大集团下的兄弟单位理应互相支持。
然而,许宁提出的“下周就要用”的时间表意味着他们想跳过排队,优先使用713号机。
这在电科集团内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14所和38所关系密切,也得遵循既定的规则和程序。
不过,如果王学意同意,事情就会变得不一样。
作为电子科学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以及电科38所的创始人,他在业内拥有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
“713号机现在应该是在测试新的导引头吧?你们要用它做什么?”
王学意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
“王院士,您肯定知道,我和徐研究员这次来14所是为了研究那个缴获的干扰吊舱。”许宁解释道。
王学意点了点头,脸上闪过一丝惊讶。
“那东西不是上个月底才运回来的吗?你们这么快就修好了?”
王学意清楚地记得,那份报告中提到的“残骸相对完整”实际上是以飞机坠毁的标准来描述的。
尽管如此,能在短短几周内完成修复并准备测试,这速度让他感到震惊。
毕竟,他对干扰技术的研究有着深厚的背景,深知其中的难度和工作量。
“确实没想到你们进展这么快。”王学意轻声说道,心中对这个项目的兴趣愈发浓厚。
电子设备这回真是彻底报废了,大家心里都清楚,修复它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不过,团队还是希望能从残骸中找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特别是那个能为PD雷达制造虚假目标的功能。
当许宁提到14所的表现超出了预期时,王学意有些惊讶。
但许宁很快解释道:
“修好它是没可能的,吊舱里的存储器已经损坏得很严重,而且里面的一些关键组件是被严格限制出口的,市面上根本买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