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朱石君兵出梧州

想什么呢!不是林则徐。那人叫林廷禧,跟林则徐是同乡。

乾隆四十五年,49岁的朱珪离京出任福建学政,一直在南方兜兜转转。在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他和永琰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二人虽然相隔千里,情谊却丝毫不减。在谢墉、奉宽、朱珪、王杰、刘墉等一众上书房师傅里,永琰和朱珪的关系最好。

历史上的和珅为什么在嘉庆继位后阻止朱珪进京?他不怕王杰,不怕董诰,最担心的就是朱珪回京。后者从中枢到地方,从学政、按察使、布政使、巡抚乃至总督,政治斗争经验太丰富了!到时候跟嘉庆来个师徒里外联手,他再想做“二皇帝”怕是没戏了。

至于被很多人熟知的王尔烈嘛,关系一般般了,根本没有“木鱼石传说”里讲的那么好,否则王尔烈告老时嘉庆不可能去查他的行李。

要知道天下总督里的第二肥缺就是两广,每年到手的银子可是三十万两,而朱珪恰恰当过两广总督。拿这种钱跟清廉与否毫无关系,坐这个位置,就有这么多进项,谁敢不要就是坏了规矩。

按说身为嘉庆最看重的帝师,朱珪这会本应去了京城,升任大学士,入军机处。嘉庆那边刚出了丧期,就下旨召朱珪进京。然而好巧不巧,圣旨还没到广州,何喜文就带着部队从廉州登陆了。

这些年两广总督的位置自李世杰死后一直就没有很好的人选,之前好几年都是广东巡抚郭世勋兼任。去年郭世勋病入膏肓,眼瞅着不行了,乾隆接到奏折后左思右想,便让担任安徽巡抚的朱珪去了广东,出任巡抚,兼任两广总督。

别看朱珪没带兵打过仗,乾隆要的就是他持躬正直和廉洁为民的名声,通过团练来稳定两广局势。这些年清廷在北方连连失利,那些蛰伏于民间的天地会分子和白莲教徒也在蠢蠢欲动。

朱珪深知,若是自己不管不顾的进京,各地团练兵群龙无首,两广势必乱成一锅粥,粤海关这个皇帝的钱袋子恐怕难保。广州将军福昌就是个窝囊废,八旗兵和绿营更是没戏,要想抵挡北海军的攻势,除了督标和提标,只能靠团练。

于是他当即给嘉庆上了六百里加急的奏折,言明两广的紧急情况,请求暂时留任。他之前在肇庆等了那些天,就是在等待粤东的团练大军会合。

话说自从赵新和刘胜开着雷神号击退清军的进攻,并炮击香山协后,时任两广总督孙士毅便给乾隆上奏,请求在珠三角各县绅民中招募青壮,组建乡勇,以抵御北海镇从海上的进攻。一开始乾隆还不同意,怕口子一开就再难管住,可等到赵新带着十几个人把半个广州城搅的天翻地覆后,大规模组建团练就成了箭在弦上。

没辙,广州的八旗和绿营真靠不住,而广东的团练其实早有基础,操作起来比其他地区相对容易。

自雍正初年以来,珠三角各县随着经济发展,土地不足的问题日益严重,当地绅民无奈之下,只能与水争地,围沙造田,使得沙田面积急剧增加。在对沙田进行开垦的过程中,政治、经济、武力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分分钟被人抢占;而当沙田开垦完后,自卫的武力还得保留,要不然收成也保不住。

虽说北海军看不上这些沙田和收成,也压根不会抢,可老百姓不知道啊。在满清官府的大力宣传下,北海贼比海盗还凶恶,赵新的名字甚至能令小儿止啼。

李世杰到任后,拼着老命完成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在香山、顺德、新会、东莞、番禺和南海建立了《团练公约》。郭世勋在任期间,又将其扩大到了肇庆府、惠州府和潮州府。

《团练公约》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各乡按田抽取经费,每亩地每年八十文,主佃各出一半,每年分两次交收,用于招募训练壮勇;在所属的水陆隘口设立水栅、炮墩和碉堡,打造火枪火炮等器械,雇佣民船;各乡的“约长”由品行端正、众人信服者担任。

各乡团练组建完成后,广东巡抚衙门将派出专人,会同兵备道衙门、各地州县衙门校阅复查,确认合格后会发下“攻匪保良戳记”,准许该团练成立。如北海军大举进犯或是地方有匪情,则谕饬各约长实行坚壁清野,同时集结团练出战。两广总督府和广东巡抚衙门在团练出兵和作战的过程中会下发粮草和奖励,并对有功的乡绅赏给六品职衔。

团练成立后的这几年,北海军虽然没来,可小股的华南海盗入侵内陆还是有的。自从邓飞和王远方率军消灭了莫观扶和陈天保,又占据了会安和柑棂澳,华南海面的小股海盗都吓破了胆,他们就算脑袋被门挤了也不敢招惹。两相一对比,有些人便觉得劫掠沿海船只和村镇更安全。

然而令这群穷疯了的海盗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刚一进内陆,各地团练便敲锣敲钟报警,随后各乡团练相互联络,在官府的奖金刺激下奋勇出战,打的海盗们连船都下不去,更别说上岸补给了。几年下来,广东外海和内河的盗匪竟然销声匿迹,彻底肃清。

当朱珪走下跳板,胡有仁马上“啪”地打下马蹄袖,带着在场众人行了下属参见上司的廷参之礼,语气中既带着恭敬,又带着几分激动道:“卑职胡有仁,率梧州文武官员,拜见制台大人!”

“胡老兄请起!诸位请起!”朱珪面带微笑,抬手虚扶,随后对着迎接的官员和士绅一抱拳道:“这次随同本官前来的,除了督标所部,还有来自肇庆府和广州府各乡的四千团练。若有叨扰之处,还请诸位看在本官的面子上,不要见怪。”

“不敢不敢!制台这话太见外了。”

“制台此次亲率大军前来,实在是救我梧州四万黎民于水火,怎能说是叨扰。”

“正是,广东广西,气同连枝,都是一家人,正所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石君公盛名远播,今日一睹风采,平生之愿足矣!”

在场的官员和士绅都是久闻朱珪大名,见他言辞恳切,毫无倨傲之色,都是心中佩服。没辙,这位总督的名气太大了,见面矮三分,心理上不自觉就把对方摆在了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