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疗法。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 kk妹 1563 字 2个月前

漕运二字,虽简约至极,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京城衙署,无论显赫如内阁六部,抑或隐秘如东厂锦衣,乃至昔日宫廷二十四衙,皆难逃其网,唯深浅之别耳。

谈及漕运变革,世人皆道内阁决议,帝皇御批,殊不知,工部尚书徐光启,实乃戏中伶人,而幕后掌舵者,非帝王莫属。

徐公手持御赐剧本,粉墨登场,首役便直指通州,借南海子城建之兵,两千精锐,入驻通惠河畔,工部主事随之接管码头,一场大戏悄然拉开序幕。

通惠河,古名金水,明皇赐御河之誉,乃郭守敬仙师妙手开凿,自昆明湖畔蜿蜒而出,穿积水潭,越崇文门,朝东而去,至朝阳区杨闸村折向东南,终抵通州张家湾,汇入潞河,乃京城与通州粮仓之生命线也。

徐公一到,即令兵士于通州码头截停过往船只,非小舟帆板所能幸免,专挑百料巨舰,一料一石,百料则万斤有余,意在摸清运河之上,重载船只之底细。

工部大堂之上,徐光启悠然品茗,目光深邃,扫视满堂官员,四司齐聚,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各司郎中、员外郎、主事乃至差役,无一缺席。

面对质疑,都水郎中轻声细语,率先发难:“大人此举,恐触私造船只之雷,登记之下,工部恐成众矢之的。”

众官附和,忧心忡忡,漕运之利,诱人深入,工部上下,鲜有能出其外者。

徐光启淡然一笑,茶杯轻置:“诸君新至,前尘往事,与尔等何干?都水司速查账簿公文,瑕疵之处,即令整改。营缮司则往码头,严查船只,登记在册,违者扣押,不容姑息!”

“遵命!”营缮司郎中于伟成应声而前,毕恭毕敬。

徐光启轻置茶盏,巍然起身,环视众人,言辞恳切:“诸位同仁,蒙圣上厚爱,委以整顿漕运之重任。

凡遇波折,务必即时禀报,勿擅作主张。

此事关乎国计民生,望大家齐心协力,共筑防线,勿使风波再起!”

“遵命!”众声齐应,铿锵有力。

半载有余,徐光启对工部之驾驭,尚属得心应手,未有公然违逆之声浪。随即,工部上下一心,摒弃杂务,唯漕运是瞻,其勤勉与专注,前所未有。

工部之举,加之京城中关于漕运的沸沸扬扬,徐光启“扣大船”之讯,不胫而走,迅速席卷京华。受此波及最深的,莫过于运河之上,那些船队庞大的豪强。

京东一隅,茶楼巍峨,奢华之气扑面而来。

一桌之上,锦衣华服者围坐,议论纷纷:“诸位可曾耳闻?工部欲对运船进行全面造册!”

“徐光启虽奉旨改革漕运,鼓励民间参与,却何故扣留我等船只?”

“如今京城码头、水驿,工部官吏密布,无堪合之船,一律扣留,寸步难行!”

“我家船只亦遭此厄运,多方奔走,徒劳无功,唯待登记之时。”

运河小商,对此束手无策,唯有叹息

与此同时,韩爌府邸之内,赵南星与韩爌对坐,愁云密布。

“韩公,徐光启此举意欲何为?他既言开放漕运于民间,又何以扣船不放,朝廷的补贴何在?”

赵南星一脸困惑。

“漕运在即,若此风不止,南粮北运受阻,京城、辽东、九边恐生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