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忙碌了一上午的陈葭刚得闲,坐在工坊后院的石凳上,手捧着一杯香茗,望着不远处堆积如山的订单,心中既满是喜悦,又有些许忧虑。陈珏处理完外面的事务走进来,一眼便看出妻子的心思,他在陈葭身旁坐下,轻声问道:“娘子,看你愁眉不展,可是工坊之事遇到难题了?”
陈葭轻轻叹了口气,放下茶杯,说道:“相公,你瞧这订单越来越多,咱们现有的手艺虽说能应付,可我心里总想着,不能一直局限于此。我近日翻阅古籍,又有了个新奇的念头,你说咱们能不能把琉璃做成窗户玻璃,甚至搭建出那种全透明的阳光房呢?若是成功,冬日里既能采光保暖,又能让屋内的人尽情享受阳光,定是极为美妙之事,可这其中的技巧,实在是难住我了。”
陈珏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旋即露出赞赏的笑容:“娘子,你这想法总是如此大胆超前!不过,既已有方向,咱们不妨一试。古籍上可有些许线索?”
陈葭微微皱眉,摇头道:“古籍上提及琉璃透光性的寥寥无几,只说制作过程需万分精细,原料纯度要求极高。我寻思着,这和咱们烧制琉璃瓦、器具的方法必定大不相同。”
陈珏思索片刻,起身道:“娘子,莫急。我听闻京城西郊有几位隐居的老匠人,据说对各类材料的特性钻研颇深,咱们或许可以去拜访请教一番,说不定能寻得突破口。”
陈葭眼睛一亮,起身拉住陈珏的手:“相公,此计甚好,咱们这就动身。”
二人稍作准备,便直奔西郊而去。西郊山林茂密,路径崎岖,几经波折才寻到一处幽静的小院。叩响柴扉,一位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的老者开门而出。陈珏恭敬行礼,道明来意。老者微微点头,将二人引入屋内。
屋内堆满了各种奇形怪状的矿石、工具,墙上还挂着密密麻麻的图纸。老者拿起一块晶莹的石头,说道:“二位所求之事,老夫知晓一二。这做窗户玻璃的琉璃,关键在于原料的挑选与提纯,普通的石英砂杂质太多,需经过反复淘洗、煅烧,方能达到所需纯度。”说着,他指向墙角的一堆白色粉末,“这便是我提纯多日的石英粉,可作为基础。”
陈葭急切地问道:“老丈,那烧制的火候与塑形又该如何把控?我们之前烧制琉璃器具,多是小件,这窗户玻璃面积大,稍有不慎便会变形开裂。”
老者捻须笑道:“姑娘莫急,火候要稳且匀,前期升温不可过快,让原料慢慢融合;塑形时,需特制模具,且在玻璃半凝固之际,用工具小心赶压,排出气泡,确保平整光滑。”
陈葭与陈珏听得认真,不时点头记录。告别老者后,二人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工坊,立刻着手试验。
工坊里,工匠们按照新配方调配原料,小心翼翼地倒入特制模具。陈葭守在窑炉旁,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火候,额头上布满汗珠。陈珏在一旁协助,不时提醒工匠注意细节。
“温度再升高些,慢一点,对,就是这样……”陈葭轻声指挥着。
然而,初次试验并不顺利,烧出的玻璃要么布满气泡,要么厚薄不均,根本无法用作窗户。工匠们面露沮丧,陈葭却鼓舞大家:“莫灰心,这才刚开始,有了问题咱们才能改进。老丈说过,制作玻璃本就艰难,咱们多试几次,定能成功。”
接下来的日子里,陈葭与陈珏吃住都在工坊,反复调整原料比例、烧制时间与塑形手法。一日,正当他们准备进行新一轮烧制时,太子听闻二人在钻研新技艺,前来视察。
“陈夫人,陈国公,听闻你们又在捣鼓新奇玩意儿,本殿特来看看。”太子笑着走进工坊。
陈葭上前见礼,将他们的想法与进展一一道来。太子听完,眼中满是期待:“陈夫人,若真能制成这透明玻璃用于窗户、搭建阳光房,冬日里皇宫便可省下诸多炭火,采光又好,实在是造福之举。你们尽管放手去做,若有困难,本殿定当全力支持。”
有了太子的鼓励,众人干劲更足。又经过数次艰苦试验,终于,一块晶莹剔透、平整光滑的玻璃样板烧制成功。阳光透过它,洒在地上形成一片明亮光斑,清晰无比,毫无杂质。
“成了!成了!”陈葭激动地跳起来,眼中闪着泪光,与陈珏紧紧相拥。工匠们也欢呼雀跃,数月的辛苦终得回报。
但难题接踵而至,玻璃虽制成,可安装又是个大问题。陈葭与陈珏四处寻访能工巧匠,终于找到一位擅长木工与建筑的老师傅。
老师傅来到工坊,看着玻璃样板,摸着胡须思索片刻,说道:“这安装玻璃,需特制窗框,既要稳固支撑玻璃重量,又要保证密封,不透风不漏雨。可用榫卯结构的木框,内侧开槽,将玻璃嵌入,再用桐油石灰密封缝隙。”
陈葭担忧地问:“老师傅,如此安装,能经得住风雨侵袭吗?万一玻璃破碎,更换可就麻烦了。”
老师傅笑道:“夫人放心,木框选材要精良,经过防腐防潮处理,玻璃嵌入后,再在外围加装防护条,可保万无一失。”
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工匠们开始制作窗框、安装玻璃。陈葭全程监督,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当第一扇安装好玻璃的窗户在工坊展示时,众人都被惊艳到了。明亮的光线毫无阻碍地透入屋内,屋内瞬间亮堂温暖许多。
消息传开,京城的百姓、权贵们纷纷前来参观订购。一位贵族夫人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景色透过玻璃清晰呈现,赞叹不已:“这玻璃窗户简直太神奇了!冬日里既能赏雪又不受寒,陈夫人,您可真是造福大家。”
一位文人墨客也摇头晃脑地感慨:“有此玻璃,仿若室内室外融为一体,采光极佳,实乃文人读书、作画之良伴,妙哉妙哉!”
随着订单如雪片般飞来,陈葭与陈珏的工坊越发忙碌。他们不仅为庆国的千家万户带来光明与温暖,还将这玻璃制作与安装技艺传授出去,让更多人掌握。
自从琉璃瓦烧制大功告成,继而琉璃器具与装饰品风靡庆国之后,陈葭的工坊整日门庭若市。达官显贵们为求一件独具匠心的琉璃摆件争相加价,富商巨贾们批量订购琉璃器皿用于装点府邸、宴请宾朋,就连寻常百姓也愿在特殊日子里选购一两件小巧玲珑的琉璃首饰,为生活添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