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同月却发生了一件大事,导致公孙瓒与刘虞关系极度恶化,公孙瓒本想借用汉廷,使袁绍失去士族拥护,便派人偷偷去了长安,向汉廷状告袁绍的十几条罪状。
具体是哪十几条罪状且不论,因为关键点不在此处,汉献帝也无法做出决断,此时汉献帝仅是王允的傀儡而已。
事情的关键在于,当时刘虞也派遣田畴与其子刘和,去长安拜见汉献帝刘协,而刘协在会见时向田畴暗示想东归洛阳的心意,希望刘虞能给予帮助。
田畴与刘和商议过后,决定由刘和带兵借机从武关逃出关中,而后传出消息让刘虞率重兵前来相迎汉献帝。
刘和倒是顺利的带兵逃出武关,南下进入南阳境内,并将此事告诉了袁术,而袁术早有野心,担心汉献帝被刘虞所救从而脱困,使将刘和等人给扣下,让刘和用书信使刘虞带兵前来,随后与袁术一起去长安救汉献帝,然而这一切都是袁术的奸计。
这些事情却被公孙瓒派去长安的使者知晓,并且将袁术施奸计之事,传回去给公孙瓒知道,公孙瓒本来是一片好心,又亲自跑去劝说刘虞,而刘虞却不信,便派了数千骑兵前往南阳。
公孙瓒见自己一番好意,没有得个好报,又担心他告密的事情被袁术所知,从而又增加一个敌人,他索性又派人去南阳与袁术交好,同时支持袁术继续扣留刘和,并强占刘虞派来的所有人马。
后来刘虞的人马到了南阳,果然被袁术夺占,并且软了刘虞的儿子刘和,不过刘和还是逃出了南阳,但却被袁绍劫了去。
袁绍之所以截住刘和,是因为他以为公孙瓒派人上京告状,刘虞与其为同谋,这中间的巧合也是难以解释。
首先刘虞借出了三座城池,做为公孙瓒争夺冀州的桥头堡,此事刘虞心里如何盘算外人不知,别人只会认为刘虞与公孙瓒是同伙。
其次刘虞派人上京拜见汉献帝,又与公孙瓒派密使上京告状的时间重合,如此也是难于解释清楚,袁绍想不误会多难。
公孙瓒罗列袁绍的十几条罪状,并非都是构陷,其一董卓入京后劫持君主,袁绍要负次要责任,召军队入京是他的计策。
其二袁绍不顾伯父袁隗与叔父袁基一门的死活,公开募兵反董,又不提前通知在洛阳的袁氏族人,以至洛阳袁氏被灭门。
再有杀害虎牙都尉刘勋、上谷太守高焉、甘陵相姚贡三人。此三件事也是事实,刘勋是袁绍起兵的功臣,却因小事被袁绍冤杀,而高焉与甘陵二人是因为没有满足袁绍的金钱索取而被杀。
还有便是断了孙坚的粮草,使孙坚所部无法追击董卓军,在平县偷偷出卖赵云与曹操的行踪,导到两军被困平阴城,曹操在谷城郊外大败,不得承认这些是袁术在使坏,而袁绍也有责任。
其他的罪状则比较勉强,但有一条最重的罪状公孙瓒没有上陈,也使袁绍坚信刘虞与其为合谋。
其实袁绍最大的罪,是在酸枣县时,曾召众诸侯密谋废掉汉献帝,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并且还做出了行动,私印金印玉玺,多次派使者说服刘虞,此项是没有争议的事实,若要论罪足矣抄家灭族。
也许公孙瓒只是不想做的太绝,但却让袁绍深信不疑,因为袁绍以为若是刘虞参与其中,又怎会在罪状中,提及自己曾被拥立的事实了,一旦罗列在内,袁绍肯定落不下好,而刘虞也绝对不会有好名声,所以不将此罪上陈是两人合谋的合理解释。
袁绍扣下刘和,本来也与公孙瓒无关,但公孙瓒与袁术的交好却败露了,由于袁绍与袁术是兄弟的原故,刘虞自然而然的联想到袁绍扣下儿子刘和,也是公孙瓒使的坏,同时公孙瓒也没有办法解释清楚。
若是公孙瓒不派人与袁术交好,而是专心自己的战事,刘和不管被谁扣了,都与他无关,至于袁术的奸计是否得手,对公孙瓒也无利弊。
而袁绍因误会扣下刘和,算起来反而对公孙瓒有利,因为刘虞绝对会与袁绍为敌,他刘虞再怎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