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夷模听完之后,心中虽然仍有不甘,但却再也不敢出声争辩。此时此刻,他深知自己完全处于劣势和被动之中,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赵云那强大的实力以及掌握着绝对主动权的地位。对于赵云来说,是否开战完全取决于他的意愿,甚至连是否支持他人取代伊夷模上位这种事情,也尽在其掌控之内。
面对如此艰难的抉择,伊夷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经过一番权衡利弊之后,他发现自己似乎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要么选择留在原地,与众人一同等待局势的进一步发展;要么继续率领部队北上,与简位居会合后共同攻打鸭渌城。
然而,伊夷模内心清楚地知道,如果选择留下,那么不仅会失去主动性,还有可能面临各种未知的风险和变数。因此,经过再三考虑,他最终决定还是离开此地,向北进发。
就在伊夷模率领军队离去后的第三天,赵云立刻下达命令,让手下士兵们着手收集固迪所部的头颅。经过一番忙碌,共搜集到了两万个头颅。
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人头被用来在丸都的四个城门处分别筑起了四座高大的景观。远远望去,这四座由鲜血染红、白骨累累的京观显得格外恐怖狰狞,仿佛是四只来自地狱的巨兽,张开血盆大口,向丸都城内的高句丽守军发出阵阵咆哮和恐吓。
与此同时,镇东军迅速展开了一系列清扫行动。他们首先将目标锁定在了丸都周边地区的农田里,那里种植着大量即将成熟的庄稼。镇东军如蝗虫过境一般,疯狂地抢夺着这些粮食资源。
对于那些无法及时收割带走的农作物,他们毫不留情地点燃大火,将其一烧而尽。熊熊烈火瞬间蔓延开来,黑烟滚滚直冲云霄,整个天野都被笼罩在了一片火海之中。
紧接着,镇东军又对丸都城外的高句丽民众发起了攻击。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兵器,驱赶着这些无辜的百姓。
有的百姓被迫逃入丸都城内寻求庇护,而另一些则只能背井离乡,逃往其他更为安全的地方。一时间,哭喊声、叫骂声此起彼伏,整个丸都城外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慌之中。
同时国内城与鸭绿江之间的平地上,也用拒马与营栅建起了一座大军营,镇东军的步兵守营,骑兵们则轮翻在丸都周边出没,其一是为了巡逻,防止固迪与其他势力联络,其二也是为了断去固迪接收物资补己的可能。
此前,镇东军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成功地歼灭了多达两万之众的高句丽精锐骑兵。这场大捷不仅让敌军闻风丧胆,还带来了丰厚的战利品——足足一万七千匹精良战马!
这些宝贵的战马经过合理分配,首先满足了镇东军中三支骑兵部队的补充需求。然而,剩余的大量战马并没有闲置浪费,而是被精心规划并分发至其他各个部队之中。
其中,高顺所率领的陷阵师和褚燕统领的鹰扬师更是受益匪浅。他们各自拥有了一支规模达千人的加强骑兵团,这无疑极大地提升了两支部队的机动性和突击能力。而且,每个旅级单位也都组建起了一支超出常规编制的骑兵团,各旗则配备了一支标准的六百骑规模的骑兵团。
与此同时,聂辽所带领的骑旗由于战功卓着,得到了上级的赏识和认可,其编制得以升格为旅,并被正式命名为骑兵第二旅。至此,它与孟益负责的护乌桓部队以及伍孚领导的骑兵第一旅共同构成了镇东军强大的骑兵主力阵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关键时刻,无论是各师、旅还是旗下的骑团,既能够接受三支骑兵主力部队的统一指挥调度,也可以直接听从赵云将军一人的号令。
正是这种灵活多变且高效有序的指挥体系,使得镇东军如今拥有了总数高达四万七千名骑兵的庞大力量,整体实力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成为了令敌人望而生畏的劲旅。
且说那赵云紧接着又颁布了一道指令,此令传至镇东大将军府后,整个府邸瞬间忙碌起来。将军府立即启动了预备兵源计划,将那些原本已经退役但未满三年的军士统统召回,并交由武装司负责对他们展开新一轮的严格训练。这些被召回的军士将作为备用兵力储备起来,以便能够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扩编需求或者兵力补充情况。
待到秋收结束之后,各县的县卒都已满员集结完毕,并开始接受全面而系统的备战训练。与此同时,乡间的义勇之士们也纷纷行动起来,迅速进入到紧张的战备状态之中。此时此刻,武州的军事兵源梯队已然全部启动,进入到了最高等级的战争戒备状态。
要知道,在武州这片土地上,其兵源梯队的构成可不单单只有现役的正规军队和武警部队那么简单。实际上,这里还设置了多个层级的预备役体系。
其中,从镇东军中退役下来的士卒,如果目前已归乡生活,则需要再服满为期三年的预备役兵役,此为一级预备役,往下还有二级至七级预备役,每级为三年至至四十五岁可不再为预备役。
赵云扫了一眼伊夷模后,便又继续说道“作为一名将领,应当以智谋策略为主导,而绝非依靠牺牲士兵们宝贵的生命来换取所谓的胜利。咱们大汉的好儿郎,可以抛头颅洒热血,可以马革裹尸还,但绝对不能让他们毫无价值地白白送命!所以目前我军围困丸都的战略计划依旧保持不变,其中原因有二:一来,我们缺乏充足的粮食补给以及攻城所需的各种器械装备;二来,我实在不忍心看到哪怕一个士兵因为这场战役而无谓牺牲。王子殿下,如果您执意要攻打丸都,想要放弃继续北上的行动,那么本侯自然不会强行阻拦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