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案(37)

朱元璋大案 墨剑飘香 2480 字 2个月前

“李景隆,速速言之,可是查到贼子的消息?”

“回皇上,宁国府之中有重臣私通,酝酿举事之计。请皇上下令捕拿!”李景隆微微喘息,声音略显紧张。

朱元璋脸色陡然变冷,眼神如刀,极为凌厉,“大胆!如此敢当面议论朕,太过可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臣无罪,赐罪于他人!”李景隆愤怒之下顿足,脸上却又浮现出担忧,“我亦怕,能否及时围捕,捉拿诸贼,如果耽误,当真是贻误国事!”

朱元璋见他如此坚定,心中愈发信任。这正是他所需要的,不会轻易退缩的忠臣。他扭头,双手紧握,那修长的手指间透出脉搏的跳动。

“传令下去,立即围捕宁国府所有可疑之人,绝不放走任何一人!”

李景隆心中忐忑,但他也知道,这一刻已无退路。在张扬的号令下,城中即刻如临大敌,各路官兵火速集结,向宁国府包围而去。

然而,风光乍现之时,宁国府里几名关键人物已有准备,见事情不妙,立刻分头而逃。李景隆心中不安,暗自恨疏于防备,却也不敢放松警惕。令人不安的是,捉拿的过程竟仿佛一场捉迷藏,宁国府里人影幢幢,逃脱者层出不穷。

终于,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李景隆带领队伍闯入宁国府,结果这一战却因贼人狡诈而耗尽才智。众官虽被一一抓获,但泄露消息的贼首却未能被捉住。

“狼狈为奸,此等奸贼若不铲除,岂能安枕?”回宫途中,李景隆心情沉重,似乎一座巨石压在心头。

朱元璋在得知贼首竟未被捉获后,也倍感不安。他凝视寥寥星空,隐隐觉得这事并未结束,心中暗忖:“N国府主事的人,是否早已与外敌勾结?这天地之间,怎能让他们得逞!”

就在他心中烦乱之际,李景隆突然报来紧急消息,传来宁国府余党自杀的音讯!朱元璋心中疑惑不已,这绝非偶然,但却又无从查起。

他痛心疾首,回忆着这些日子的种种风波,心中无奈痛恨。可如今他已不再是那个蓬头垢面的草莽之子,而是位高权重的国君,必须负起国家重任。

“召集众臣,明日要开朝议,我有重要之事告知你们。”朱元璋白皙的脸上,透出股威严。

众大臣齐声应诺,虽心中纷纷猜测,但如今皇权至高,更无他法。纵然内心焦急,众人依旧静默无言。

朝会上,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几乎无暇顾及满朝文武之人求安的神态,他深吸一口气,开口道:“卿等可知,近日朝中叛逆之事?我欲挖草除根!”

“臣等愿恭听皇上之教!”有文官首先接言,坦然心中的忐忑,暗自揣测接下来会产生的风暴。

“宁国府的叛贼,已被捕捉归案,奈何某些人暗通消息,仍在欲图不轨之举。今日我特意召集各位,需共商良策,防止此事再犯。”

李景隆心中陡然一震,看着满朝文武,思潮如潮水奔涌而至。此时,他已无法再忍耐,于是站前,向朱元璋恭敬施礼,言辞恳切:“皇上,朝中有贼,难以忍受。请下令,将所有嫌疑之人逐一审问!”

“遵旨,我会逐一审问他们!”朱元璋眼中闪烁着令人心悸的光芒,压抑的怒火渐渐涌上心头。

在接下来的数日里,朱元璋果然下令捉拿那些淡定如常的人,该审问的全数揪出。令人意外的是,在审问之中,竟发现了一个异常的秘密:原来那些个叛贼不仅与宁国府有牵连,更是暗中串联着长江以北的余党。然而他们隐秘手段极为高明,未能抓获丝毫证据。

“可恨这些叛贼,饶是我倾全力,也难以撼其根基。”面对李景隆抬起的质疑,朱元璋神情古怪,心中燃起一股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