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案(50)

朱元璋大案 墨剑飘香 1591 字 2个月前

明朝建立的彻夜,朱元璋在金色的龙椅上,面色沉静,回想起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经历了无数苦难,他终于成为了大明的开国皇帝,但这一刻的荣耀并未令他感到宁心。政局的动荡、宫廷的权力斗争,仿佛在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阴霾。

这一天,城头鼓声隆隆,朱元璋正在大殿内与几位重臣商议朝政。大明初立,国事繁重,内忧外患皆需解决。彼时,刘基身着灰色绣品,斜靠在太师椅上,眉头微微皱起,显得格外沉重。他在心中思忖着如何处理近期各地的民变,突然打破了僵局,他的声音如雷霆般响亮:“陛下,若不想法安抚民心,恐有诈乱之虞。”

朱元璋心中一震,便转向身旁的李景隆,这位左右逢源的权臣,脸色凝重,细眉深锁,似乎预感到了即将爆发的风波。李景隆鼓动道:“陛下,假如加派官员深入各地,听取民声,或可收拾残局。但若是继续压制,不容诸般谏言,恐非良策。”

“权臣百出,其心尚且不可揣测!”朱元璋握拳,心中却波涛汹涌。自幼的艰辛,造就了他敏感的神经,他深知,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引发无法挽回的后果。

就在此刻,殿外传来一阵喧哗,门扉被猛推入,侍卫慌忙入报:“陛下,宁王朱权已返京,欲见您!”

朱元璋心头一紧,朱权与自己虽是同族,然其权势也不容小觑。他微微皱眉,沉吟片刻,点头道:“请他进来。”

朱权步入殿中,身着华丽,风度翩翩。然而在这光鲜表象之下,他那双藏于光影间的眼睛闪烁着不可捉摸的光芒。他在众臣中间缓缓走来,朝朱元璋施礼,神态从容,微笑中透着几分狡黠。

“兄长,臣回京来,先听闻陛下安抚四方,然臣以为,不若更应放宽政策,宽恕先前闹事之人,方可赢得人心。”

朱元璋正欲回应,心中却升起一丝警惕。他清楚朱权大有图谋,此言虽是温言,然其中的用心却不容小觑。他心中暗自思忖,直视朱权,问道:“若放宽政策,千里之行,未免难以往返。”

朱权微微一笑,嘴角显出一丝不屑,轻描淡写道:“此乃虚名,若有实际利益,百姓自会心悦诚服,亦无伤乎。”他目光流转,似乎在寻找机会。

众臣低声私议,朱元璋狠下决心,打断道:“宁王之言尚须谨慎,我大明方才成立,民心未稳,岂可自贬威严!”顿时殿内气氛凝固,朱权的眸中闪过一抹阴影,面色微变,随即又恢复如常,他知道此时的回应不能过于激烈,心中暗暗记恨。

接下来的日子,朱元璋在朝堂上犹如一位被困之狮,周围尽是狼狈的景象。刘基与李景隆各抒己见,争论不断,未得共识,朱权却在暗中拉拢其他官员,试图鼓动他们以图谋自己的利益。

时光流逝,一个月后,京城传来了新的风波。民间传闻宁王朱权私联贼寇,试图与之谋权,消息传入朱元璋耳中,如同晴天霹雳。他即刻召集群臣,准备对朱权进行审问。

殿中,朱元璋神态冷峻,面无表情,心中怒火中烧:“诸位爱卿,今日召你等前来,皆因有逆臣窜犯,宁王朱权,近日有谋逆之嫌,诸位可有意?”

众臣面面相觑,还是要有人发声。刘基不知为何,似乎一早便有察觉,便第一个开口:“陛下,朱权一向忠心,或是误会,而今如此重手,恐让民心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