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才的悲情故事在上马村不是秘密。
张小姐是大前年灾荒跟着父母兄弟从外地过来的,家里条件也还可以,有一个婆子一个老仆伺候,到了镇上就租了一套房子。不想刚安置下来,张老爷突发急病,请医问药一年多,存银用尽之时,张老爷撒手离去,留下孤儿寡母三人加两个老仆。
先是逃荒,接着是父亲生病,蹉跎至今,张小姐已经满过十六。
张少爷年方六岁,尚未启蒙。
眼看着房租也该交了,这左手右手都要用钱,张母就放出风声,要为女儿说亲。
张小姐花容月貌,能写会画,媒人蜂拥而上,但是无不扫兴而归。原来张母挑女婿的条件是:一、不做妾。二、二十岁以下,知书识礼,相貌端正。三、彩礼一百两银子。
镇上符合条件的人家有,舍得出一百两银子的无。
毕竟荒年彩礼的行情就是县里十来两,镇上七八两,乡下四五两。又毕竟有钱人家都讲究门当户对强强联合。
这张小姐半年也没说上亲,家里捉襟见肘,只好把两个老仆都发卖了。为了生存,张小姐免不了抛头露面去成衣店接些绣活。
这日可巧就遇到了从书肆抄书出来的上马村王秀才。二九年华的王秀才取得功名不到一年,虽然衣着朴素,却正是风华正茂时候。
看惯了村姑乡妇的王秀才看到弱柳扶风却自强自立的张小姐,立即就失了神。
张小姐看到丰神俊朗的王秀才也是红着脸忍不住多看两眼。
接下来,王秀才隔三差五就等在成衣店前,等着张小姐出来时假装偶遇。一来而去,两个年轻人就眉来眼去,私相传授,王秀才送了张小姐一枝银钗,张小姐送了王秀才一个荷包,一个非卿不娶,一个非君不嫁。
家境清贫的王秀才让张小姐等他,他去凑彩礼。王秀才父亲早逝,和父亲那边的亲戚基本断了往来。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不是村里最穷的,但肯定是不富裕的。
王秀才回家说了张小姐,秀才娘也高兴,回了趟娘家筹款,可惜娘家亲戚也都不是富裕的,一圈下来,借到了十多两银子,这还是别人看在秀才的面子上才肯出借的。
王秀才又去找同窗,同窗有心帮他,却都是在家里作不了主的,几个同窗处凑得十四两,加上自家存银,共凑得了四十八两。
王秀才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焦虑不已,既愁筹不到足额的彩礼,又担心张小姐被别人娶了去。秀才娘却不过儿子的缠磨,觍着脸去了张家,替儿子提亲。
张母也是爱女之人,就放宽了条件,说彩礼可降到六十两,但王秀才以后不得纳妾。两个年轻人看到了希望,王秀才拼命抄书,张小姐拼命刺绣,就为了早点攒够这剩下的银子,终成眷属。
可巧这时镇上来了一个带儿子出来见识大好河山的李姓行商,那李公子在成衣店一看到张小姐,马上就让父亲托人去提亲。
李家做着几个县城的布匹生意,在府城有着几进的大房子。李公子虽然不是秀才,但也长得清秀端正,说话也是温文尔雅,妥妥的一个富二代。
行商见说亲路上高不成低不就的小儿子终于开窍,有了
王秀才的悲情故事在上马村不是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