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进出如此麻烦,小苇只是苦笑摇头,并未表示反对。
杂交水稻已有重大突破,看抽穗就能断定其产量起码突破八百斤以上。
整个农业组脸上都有了荣光,小苇脸上却是满满的不屑:“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有啥好得意的。”
义杰不满地问:“你理想中的亩产多少斤?”
“试验田亩产不低于两千,正常种植不低于一千五。达到这种产量才算成功。”
石明松挠挠头:“你确定会有那么高?”
小苇毫不犹豫地肯定:“五年之内,必须完成这个目标。”
义杰更加表示怀疑:“那小麦呢,最高能达到多少?”
听说今年试验田亩产五百多斤,小苇更加摇头:“起码达到八百公斤才行。”
擅长抬杠的钱秀文笑骂:“不是早就达到几十万斤了吗,怎么再搞五年也才这么点?而且,你在外面一个多月可能还不清楚,全市八个种植试验场,我们试验田的亩产量倒数第一。他们最高小麦亩产三千多斤,城西的农校组也达到了八百多斤。你有句话怎么说的,你全力以赴做到最好,还不如人家随便搞搞。我们纯粹就是在丢人现眼,懂么?”
这种现象,小苇半点都没感到奇怪:“我们干嘛要和别人比,倒数第一,上升的空间最大,懂?”
边看看桂秀:“你没为难那些产量高的吧?”
桂秀无奈地点头:“依照你的吩咐,全按他们自己上报的数量交给了市委,只在你们组亩产数量上附加一句,说明是一百亩的平均值。并且照你的意思,弄了份材料,注明低于一百亩的试验田产量,不能作为亩产依据。至于市委怎么核定并裁决,可不是我的事。”
小苇很满意:“你总算学会踢皮球了。”
义杰叹道:“跟着小苇,想弄虚作假简直痴人说梦。不过,这次那边农校组还算守住了底线,自己注明是一亩试验田的产量,不能作为普遍种植依据。比较难得。”
钱秀文没好气地说:“因为那群小毛孩被小苇收拾怕的,看我们产量这么低,不敢抢风头。”
听说山边农校组申请要从这里挖人去指导,小苇自然表示同意:“义杰带刘建安几个去吧,这里有石明松和钱秀文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