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国时间4年6月6日,晴空万里,微风和煦,洛阳城内却笼罩着一股压抑的氛围。朝堂之上,金碧辉煌,皇帝刘宏端坐于龙椅,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群臣,沉声问道:“青州、冀州黄巾肆虐,朕意已决,欲遣大军征讨,诸位卿家可有良策以献?”此言一出,朝堂内顿时静谧无声,群臣面面相觑,皆因深知此役之艰,又恐牵连自身。
袁绍与袁术,袁家双杰,挺身而出,二人神色坚毅,异口同声:“陛下,黄巾之乱,我袁家首当其冲,受损甚重。臣等愿披甲执锐,亲率大军,誓将黄巾贼寇剿灭殆尽,以正朝纲,安民心!”言毕,朝堂之上,议论纷纷。有臣子赞其忠勇,以为此乃彰显家族荣耀之良机;亦有持疑者,忧虑此举或致局势更乱。
刘宏闻言,目光微闪,转向袁绍、袁术,语带深意:“二位卿家果敢决绝,朕心甚慰。然此战非同小可,卿等可有万全之策?”袁绍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已筹谋多时,拟以奇兵突袭,分而治之,再辅以民心所向,定能速战速决。”袁术亦补充道:“粮草军备,臣已暗中筹备,足以支撑大军所需。”
朝臣们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刘宏见状,龙颜大悦,当即宣布:“朕封袁绍、袁术为平叛大将军,全权负责青州、冀州黄巾之乱平定事宜。望二位卿家不负朕望,凯旋而归!”
随着圣旨下达,袁绍、袁术领命谢恩,随即紧锣密鼓地筹备出征事宜。他们不仅广募勇士,还深入民间,宣传朝廷恩德,争取民心。一时间,洛阳城外,军旗猎猎,战马嘶鸣,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战役即将拉开序幕。
在神国时间4年的6月10日,阳光炽热地照耀着大地,冀州与青州的交界处,一片肃杀之气弥漫。袁绍与袁术,这两位袁家的杰出子弟,各自统率着五十万大军,如同两座移动的山岳,缓缓逼近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他们的到来,不仅是为了响应家族的召唤,更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宏图伟业——在乱世中崛起,成为真正的霸主。
在这两支庞大的军队中,每一位将士都怀揣着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家族的忠诚。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因共同的信念而紧紧相连。夜幕降临,篝火映照着一张张坚毅的脸庞,将士们围坐一圈,分享着各自的故事与梦想。有的讲述着家乡的田园风光,有的则回味着战场上的英勇瞬间。在这样的交流中,他们不仅加深了彼此的了解,更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这种情谊,如同无形的纽带,将整支军队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了无坚不摧的力量。
除了紧张的备战与训练,袁家军中还洋溢着丰富多彩的生活气息。为了缓解将士们的压力,提升士气,袁绍与袁术特意安排了一系列的文化娱乐活动。在闲暇之余,将士们可以参与武术切磋、棋艺对弈、诗词歌赋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让将士们得以放松身心,更在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军队中还设有专门的医疗队和后勤部门,确保将士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需求得到妥善保障。
随着大军的不断逼近,袁绍与袁术也开始在战略与策略上展开了激烈的碰撞。他们深知,此战不仅关乎个人荣誉与家族利益,更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天下格局。因此,他们各自召集了麾下的谋士与将领,进行了多次深入的讨论与规划。袁绍主张稳扎稳打,先稳固防线再逐步推进;而袁术则倾向于速战速决,利用兵力优势迅速击溃敌人。两种截然不同的战略思想在军营中激荡起层层涟漪,也激发了将士们对于战争的无限遐想与期待。
随着时间的推移,开战的日子越来越近。整个军营都被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氛围所笼罩。将士们纷纷磨刀霍霍,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袁绍与袁术也亲自巡视军营,为将士们打气鼓劲。他们深知,这场战斗将是对他们领导力与军事才能的终极考验。然而,他们更加坚信的是,只要将士们团结一心、奋勇向前,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神国时间4年6月11日,冀州的天际似乎被一层厚重的阴云笼罩,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在这片古老而广袤的土地上,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并肩立于中军大帐之前,目光如炬,凝视着远方,那里,袁家的百万大军正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兄长,袁氏势大,百万雄兵压境,我等虽有黄天之志,但兵力悬殊,恐难以力敌。”张梁眉头紧锁,声音中带着几分忧虑。
张角转过身,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重重迷雾,看到未来的曙光。“二弟所言非虚,但吾等起义,乃是为了解救苍生,推翻这腐朽的朝廷。袁家虽强,却失了民心。吾等当以智取胜,而非单凭武力。”
张宝在一旁,双手紧握成拳,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兄长言之有理,我等黄巾将士,皆因生活所迫,才揭竿而起。如今,正是我们证明自己的时刻。我愿率一支精兵,夜袭敌营,打乱其阵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角闻言,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三弟勇猛,但夜袭非易事,需周密部署。吾等可令各营将领,依计行事,内外夹击,方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