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洛定下了先清除西海海虏的计划。
可计划是计划,现实是现实,真正执行起来哪有那么容易。
牧驻在西海的北虏不愿意返回北部草原,而明军又未做好深入西海荡平海虏的军需准备,故而,郑洛便将精力放在招抚番部上。
甘肃巡抚李廷仪,带人修缮边墙。
甘肃总兵张臣,淘汰老弱,招募青壮,操练兵马。
陕西巡抚赵可怀,深入基层,侦查虏寇潜藏在汉地的谍报人员。
三边总督魏学曾,则亲自去了宁夏,弹压一意想要借道甘肃前往西海的卜失兔。
宁夏边墙外,河套之地。
三边总督魏学曾亲自披甲乘马,带领宁夏镇边军以及部分延绥镇边军,准备逼退卜失兔。
明朝边地的总督和巡抚,除极个别之外,都是知兵的。不然,朝廷也不会将他们调任边地任职。
比如指挥湟中三捷的田乐,就是因有边才而被升任陕西按察使,而后升任甘肃巡抚。
明朝培养军事型文官,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兵备道。
先授为正五品的兵备佥事。
再升从四品的兵备参议。
再升正四品的兵备副使。
再升从三品的兵备参政。
再升正三品的兵备按察使。
再升从二品的兵备布政使。
这一套下来,最起码十年的时间就出去了。
就算是一个白白净净的读书人,在军队中混了十几年,早就和当兵的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