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边境上,王离之所以坚信呼羯部落的真实实力绝不像当前表现的这般羸弱的原因,除了习惯性的对任何敌人都不抱有丝毫的侥幸之外,最关键的是他还明白一个道理,一个政权,只要没有外来势力的干扰,届时只需要一代明主,便可以逐步走向强盛。
这是王家两代人积累的政治经验。
如今的大秦,自扶苏御极以来十数年的时间可谓是达到了鼎盛,可诸如希腊、呼羯这些同样没有外部干扰的国家也同样在逐步发展当中。
尤其是呼羯,底子本就不弱,只是昔年因为匈奴的存在,才不得已敛去了锋芒,可如今匈奴已经覆灭数年之久,想来其国力也早已恢复了过来,就算是再不济,也不该表现的这般软弱才对。
更何况朝廷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咸阳,依靠着一份军报和一些军情所作出的判断,远不如像他这样身处前线来的更为准确。
所以即便是朝廷有喻令在前,他也绝不会凸自冒进,去贪那不世之功。
所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便是如此。
除此之外,还有一条不足为外人道的隐晦理由。
那便是,自先皇御极以来再到当今天子主政,数十年当中,大秦兵戈南征北战,少有败绩,不少将士早有了骄躁之心。
尤其是灭了匈奴之后,秦军各部临阵轻敌之心更甚以往,好像战之必胜便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
当然了,有这份信念自然是好的,但若是因此而小觑对手,甚至擅自托大,那么迟早是要吃亏的。
不过所幸王离的坚持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