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内,从不乏有能力的官员。
比如户部尚书夏元吉,政绩卓著,尤以理财为专长,永乐皇帝亲切地称其为自己的“小算盘”。
再如吏部尚书蹇义,为人质朴正直,朝野上下赞誉有加,时人称其为春秋名相蹇叔之后,颇有乃祖之风。
永乐朝的贤才干吏,真的不在少数。
至少杨士奇扪心自问,如今的他,还远远不如夏元吉与蹇义二人。
所以,面对汉王朱高煦的这个夸赞,杨士奇当真是有些受宠若惊。
朱高煦看出了他的不安,笑道:“哈士奇,蹇夏已经老了,未来的内阁、未来的大明,乃是你们杨溥、杨荣、杨士奇三杨的时代!”
“殿下为何如此看重下臣?”
不解,茫然,充斥心田,迫使杨士奇问出了这个问题。
朱高煦闻言一愣,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为什么看重你杨士奇?
因为你他娘地是名留青史的三杨之首啊!
因为就是你杨士奇一手塑造了内阁的滔天权柄!
因为就是你杨士奇成功打破文武平衡确保了文臣秉政的格局!
泱泱大明三百年,贤臣名将不少,但你杨士奇绝对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
朱高煦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哈士奇,你可以怀疑本王的英俊,但你不能怀疑本王的眼光。”
“这些年来,经本王收拾的文臣不少,但真正的贤才干吏,真正对大明有用之人,本王可是没有下死手!”
“你杨士奇算一个,杨溥算一个,尤其是杨荣那蠢货,要不是看他对朝廷有用,本王早就宰了他了!”
杨士奇:“???”
爱呢?
我还以为是爱呢?
结果他娘地原来如此!
一语伤人心,谈话也就此中断。
眼见杨士奇满脸哀伤,王景诧异到了极点。
这尼玛地,自家王爷魅力大,但也不至于这么大吧?
一行人下了山,道路便骤然宽敞了起来。
不过还没走出几步远,众人便停下了脚步,看着道路正中间的那古怪东西发愣。
只见道路正中央,两道长长的铁条,从遵化铁冶厂内一直延伸到了矿山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