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鸳鸯阵

几人都懒得把注意力放在朱厚熜的身上了,这个家伙前期的作为大家还算认可,若是可以坚持下去,不说是圣君至少也能当个明君,可惜这家伙稳固了自己的帝位之后就开始犯浑了,迷上了长生不死之道。

朱元璋与朱棣几人凑在一起讨论了一下,然后大声开口朝着赵长歌问道:“赵小子,你刚刚所说的鸳鸯阵具体是什么情况,可以横扫倭寇咱倒是很好奇。那个时候五十几个倭人都敢在大明腹地到处乱窜,这戚继光凭借鸳鸯阵打的倭寇节节败退说明这鸳鸯阵肯定非常的不凡。”

倭患从大明建国之初到大明朝灭亡就一直伴随着大明,所以这鸳鸯阵若是真的有用的话,对于在场每个人都有不俗的价值。

“这鸳鸯阵是抗击倭寇时采用的一种疏散的战斗队形,在火器广泛运用到战场之后,武器的杀伤力和破坏力显着提升,大而密集的战斗队形难以适应作战需要,所以戚继光就根据东南沿海地区多丘陵沟壑,河渠纵横、道路窄小和倭寇的作战特点等,首次应用了此阵,因为形似鸳鸯而得名。”

“鸳鸯阵以十一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后面两人一个人手拿长牌,另一个拿藤牌。长牌手执盾牌遮挡倭寇的箭矢、长枪,藤牌手拿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面的队友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能跟敌人近身对战。再有两人为狼筅手执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又留四周尖锐的枝丫,每支狼筅长三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尖刺刺杀敌人还可以掩护盾牌手推进。”

“接着是四个手持长枪的长枪手,左右个两个,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跟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两个手持镗钯的士兵担任警戒和支援的工作。这样的阵型每个兵器分工明确,每个人只要熟练的知道自己的那一种的操作,有效杀敌的关键就在于整体配合,令行禁止。”

“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优点,而且阵型灵活多变,还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作战需要变成纵队和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个小阵或者是左中右三个小阵,这种变化了的阵法也称变鸳鸯阵。”

朱元璋跟朱棣两个人认真的听着赵长歌所说的东西,甚至朱棣直接在桌子上简单的画了下来,两个人讨论了一下之后朱元璋抚掌大笑:“这阵法倒是并不复杂,几乎任何人都可以经过操练之后变得熟练,这个阵法的难点就在于配合,在于听命。这阵法有点意思,咱下一次回去的时候打算把这个鸳鸯阵交给标儿,让他抽出一军操练这鸳鸯阵,虽然咱洪武朝如今也不会有倭患存在了,可是从这个阵法说不定能够演化出别的阵法,值得研究一下。”

如今洪武朝的倭国都被大明被占领了,而且因为赵长歌的态度,朱元璋对于倭人并没手软,不是被屠杀就是被当成俘虏留在岛上挖矿或者是带回大明干苦力,就算有零星几个逃出来了也对大明造成不了任何的威胁。

至于说像在嘉靖朝发生的那种五十几个人就敢跑到中原腹地到处走这种事情在洪武朝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真有人敢这么干,能走出一千米算他牛逼 。

“这鸳鸯阵的确有研究的价值,等朕回去了也让人去研究研究。”朱棣也认可了朱元璋的话,笑盈盈的说道。

朱元璋看了一眼赵长歌又看了一眼躲在角落里的朱厚熜。

“赵小子,说说看这家伙的结局吧。”

赵长歌点点头:“朱厚熜在年龄增大了之后长期服用砒霜、水银、雄黄、朱砂等做成的丹药,所以身体每况愈下。到了嘉靖四十四年正月里的时候,方士王金等伪造了《诸品仙方》、《养老新书》,制作了长生不老药献给了朱厚熜,此时的朱厚熜随着身体越来越差,对于长生的渴望到达了巅峰,根本没有任何的怀疑就吃下了。”

“到了嘉靖四十五年,户部主事海瑞上《治安疏》,严厉批评了朱厚熜妄想长生,无父子、君臣、夫妇之情,称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又说皇帝一旦幡然悔悟,日御朝纲,与臣子、侍从、言官们讲求天下利害,洗刷数十年之积误,可比肩尧、舜、禹、汤、文、武。”

“这个时候的朱厚熜对于长生早就成了病态,海瑞所作所为直接触怒了朱厚熜,朱厚熜直接下令把海瑞抓起来处死。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锦在一旁说道:此人素有痴名,听说在上奏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自己这一次一定会触怒陛下,所以早早的就为自己定了一口棺木,然后与妻子儿女诀别,仆人也全部逃走了他也不去管了,所以他是不会逃走的。”

“朱厚熜听完之后沉默了许久,最终选择留中不发,海瑞下锦衣卫监狱。说起来海瑞这个人在历史上也留下浓重的一笔,被人称为海青天。”

朱元璋顿时一乐:“海青天?听这名字就知道此人绝对是个忠臣啊,咱就喜欢这样的人。”

赵长歌笑了笑:“海瑞的确是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但是我觉得你并不会喜欢这样的臣子,以你的暴脾气,今天海瑞给你上疏,恐怕他连明天的太阳都见不到了,就他骂嘉靖的那些话放到你身上,你能忍就怪了。”

朱元璋讪笑了一声,随后强行解释道:“咱岂能跟朱厚熜为伍,咱又不是昏君,那海瑞骂咱做什么。”

“你确定?像海瑞这样的人,你还担心他找不到你身上的问题吗?”

朱元璋想了一下,随后果断的闭嘴:“行了行了,这海瑞稍后再说吧,还是继续说朱厚熜吧。”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朱厚熜在乾清宫驾崩,享年六十岁。朱厚熜去世后,葬北京昌平永陵。遗诏裕王朱载坖继位,改元隆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