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开国以来,科举所设的文科目十三类,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等,另有设武举五类。
可以说整个晋朝对收纳人才方面非常宽容。
而近些年就显露出了弊端。
或者说当今圣人登基后,就一直谋划着科举改制的问题,图谋已久,可以一直磕磕绊绊,没有结果,总是不了了之。
这其中牵涉的人员和利益太广,牵一发,动全身。
而上一届科举暴露出的科考舞弊案,以及上上届士子到任上后,被举报其人并无真才实学,由此抓出了一个团伙舞弊案件,朝中的结党营私,以及到了,不得不去除毒瘤的地步。
太师、太傅、太保、太尉等朝中重臣,对如何改制一事,各执一词,互不退让。
太师上奏请求取消除进士以外所有的其他科目。
太傅则是要求保留明经与进士,其他科目则另赐恩科科考,以备不时之需。
太保更为激进,要求将文科目十三类融合成新的科目,完成全新的科举改制。
太尉则认为科举乃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不能改,否则是为不敬、不孝……
而这一届的科举,正是科举改制纷争不休后,最后的妥协。
乡试之前的资格考试,如岁终试;还是按照原本的科考内容进行出卷。
乡试开始加深难度,夹杂其他科目的内容。
比如进士科的加入了明经、杂文等的内容,明经科则加了明法、三史等内容。
会试则更难,更多其他科目内容杂糅在一起。
比如明经、进士、明法、一史、三史、明算、等多科混在一起科考,这时的试卷虽然还有区分十三科,事实上也就是主要科目内容所占比较多而已。
殿试则是全部混杂在一起考,达成太保的心愿。
这时候就完全没有区分科目了。
所以说,能在这次科考中脱颖而出的士子,可以说是六边形战士了。
在这件事中,最得意的就是太保和圣人了。
太保实现了他的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