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重获新生

空荡荡的手术室里,罗伯特捧着两台落在地上的摄像机开怀大笑。这群书呆子隔着玻璃窗能看清多少东西?这次手术中最宝贵的是什么?绝不是那个围观的位置。对他来说,真正的宝藏无疑是相机里的影像胶卷——记录下来的知识与技术,这才是改变万千家庭命运的金钥匙啊!

那年,叶一柏初次施行断指再植手术,未能留下影像。而这两卷胶片,便成了仅存的断肢再植珍贵资料。

罗伯特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心中暗想:这是我的,都是我的!

午后,济合医院临时救护中心的大会议室热闹非凡。

村里各家诊所的名医齐聚一堂,讨论着上午的断掌再植手术。

“断指、断掌还有断腕,一般都是这几种情况。其中最艰难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血管和神经的吻合。”

大会议室没有黑板,理查等人从二楼搬了一块大黑板下来,粉笔与黑板摩擦发出“嘎吱”声响。“血管吻合需要在放大镜下进行,这就要求医生必须精通显微操作。”

叶大夫说服了罗伯特再次出手演示,一条条血管与缝线在黑板上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血管缝合通常采用两定点或三定点法。一般以4毫米为分界线,小于4毫米的用间断缝合,大于4毫米的则用连续缝合。远端近端血管口径差距较大的,可以在口径较小的血管剪个斜角,然后再进行吻合。或者直接将小口径血管插入大口径血管中,套在一起。”叶一柏用手比划了一个动作。

会议室里的老医生们立刻议论起来。这些老医生们的手术经验比叶一柏丰富得多,但对于如此精细的血管修复技术,他们大多只是凭着经验和感觉操作,缺乏系统的总结。尤其是叶一柏提出的精准到毫米的总结方式,更是让他们感到震撼。

在场的老医生虽然也听说过大血管包小血管的方法,如扩口套叠等技术,但在那个医学尚处于缝合与摘除的年代,缺乏足够的案例和数据支撑,使得精细缝合很难形成坚实的理论基础。

任何一位老医生都没有叶一柏那样的自信与底气,在会议上大胆陈述这样的观点。

这是年轻气盛还是艺高人胆大?有些老医生不由自主地想着。

但没等他们的疑问出口,叶一柏又接着说:“如果患者的血管缺损太多,无法直接吻合,可以选择自体静脉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