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采用的是双线结构,主线是大概讲述高适和李白的一生,而副线则是高适当前面的战争问题。
我们都知道高适和李白是中国历史上唐朝的诗人,才华不必多说,放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是顶流的存在。但是他们的一生又是怎么样的呢?这个事儿可能大家都没想过,但是这部电影就将他们曲折坎坷的一生表现了出来,让我们对他们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因为是戏剧的原因,所以剧中忽略了两人很多平凡的事情,只是着重描写了两人人生的关键点。
开幕,就是安史之乱时外敌入侵,高适受命三镇节度使抵抗外敌的进攻,目标很明确,干掉这波敌人,策应郭子仪,夺回长安。但是敌军势大,攻击太强,高适不得不撤退,期间还绑了一个敌人。
一来就是一个大危机,而面对这个危机,朝廷派出了一个公公前来询问高适,什么原因踌躇不前,是不是因为李白?他为什么这么问?因为高适李白是好朋友,之前李白被流放,而高适没有替他求情,朝廷觉得是因为这个事儿让高适心中有了芥蒂,所以没有完成朝廷的战略目标。程公公询问高适,他和李白之间到底是何种的友谊。高适逐渐回答,这才展开了故事的主线。
高适和李白年轻的时候都是有志青年,他们都期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才华来实现自己的抱负。高适希望能够进入军队杀敌报国,李白希望能够入仕封侯拜相。于是,两个原本不认识的人,在前往长安的路上因为几个盗贼相遇了。高适读书不行,就练武,希望去长安能够得到赏识,李白因为出身原因不得参与科举,所以也希望去长安找到达官贵人的推荐进入仕途。可是,就像程公公说的那样:“这天下的捷径,岂是为寒门而开?”于是两人双双受挫。
李白直接被人拒之门外然后前往扬州寻找机会,离开之前和高适做了一年后在扬州见面的约定。而高适,也不顺利,为了得到重用,他不得不假扮戏子去博得公主的欢心,但是他的高家枪本来就是上阵杀敌的枪法,刚烈彪悍,哪里是演戏用的?于是不出意料,吓到了贵人,他,失去了机会。
他本想就此回家,但是想起了和李白的约定,于是去扬州找了李白,但是一见面才知道,李白因为天天醉生梦死早就忘了约定。李白此刻已经忘记了自己当初的梦想,放浪不羁,花前月下,完全放开了玩儿。高适提醒他自己的梦想,但是李白却让他看清现实,然后裴家的女子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劝说高适,有才得不到重用是没用的。
高适决定回到老家努力修行,立志考取功名,但是没成,没几年,他就又遇到了李白,李白告知:父亲去世,哥哥夺了家产。他大病了一场,差点原地去世。现在的想法就是在纠结要不要入赘,高适不同意,但是李白心理却已经认同,两人没有争出结果,最后决定询问孟浩然的意思,但是去找孟浩然的时候发现他已经离开家去扬州了,两人追去,只看到码头上船已开,对方听不见,李白只能在旗子上写字“当否”孟浩然回“当”。
当时的李白,也不算家境中落,但是经济能力肯定是大不如以前,对于他来说,此刻又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孟浩然的考虑肯定是有入赘的选择总比没有选择好。但是高适这个人,他的想法很执着,他坚定地认为,男子汉大丈夫哪里能有入赘的做法?所以他离开李白的时候还是写了“否”字。
这只能说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吧,李白经历了挫折,于是开始向现实低头了,而高适则觉得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高适最后虽然实现了抱负,成了三镇节度使,但是已经垂垂老矣,从客观来看,他这一辈子大部分是不得志的,而且最后出奇兵围歼敌军的功绩最后也成了严武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他当年去长安的时候,岐王很赏识他,并且希望他能够留在长安,但是高适最后却拒绝了。从我个人的看法来说,这个举动确实是不明智的,因为长安再怎么说也是都城,机会也好、资源也好、人脉也好,肯定都比老家多,如果高适真的想要一身抱负得到施展,就应该留在长安,古人早就说过:“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当年张居正面对严嵩的腐败和混乱的政治,也是默默等待机会。所以我个人不太赞同高适当年离开长安回到老家。
而对于李白,我个人觉得他不太适合入仕,因为他这个人不太讲规矩。千古名传,李白曾经让高力士给他脱鞋,虽然最终受益者是高力士,一个太监,居然就因为给诗仙脱鞋就名传千古,啧啧啧,这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要想出名,就要跟随顶流的脚步。谁和李白关系好,谁就能名传千古,不只是高力士,还有汪伦,对于这哥们,我内心话:如果不是李白的诗《赠汪伦》,估计也没人知道历史上有这个人。
高力士是谁啊,那是唐玄宗的心腹之一,他的地位是只对唐玄宗负责就行,完全可以不鸟李白,但是这个人比较谦逊,对于“诗仙”还是有敬重之心的,所以不卑不亢地给他脱了鞋。
导演给我们大概讲述了李白和高适的一生,他们的一生也不是平坦的,也是有曲折的,而最终,就像李白的那句诗:“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啊,人生就像一叶扁舟,在茫茫大海里行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海难,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阳光明媚的清晨,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美景,更不知道“接下来吃的巧克力是什么味道。”
所以,我个人觉得,人这一生吧,还是得有一个平常心,把生活看淡点,尽力就好,人生,哪有美满的?
《长安三万里》采用的是双线结构,主线是大概讲述高适和李白的一生,而副线则是高适当前面的战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