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闭口不提

寒门探花 EidolonLHF 3171 字 2个月前

等他们确认关胜投降的时候,关胜的家人早就转移到梁山去了。

终于,皇帝和大臣们也得到了正式消息,面对此情此情朝廷众人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了,首先,这个事情要是追究起来,那问题肯定是关胜毕竟在中国人的眼里,投降是可耻的,马革裹尸才是将士们的追求,这点和西方观点并不一致。其次是就是卢云,身为主帅是干什么的,副将投降了仗就不打了吗?到底谁才是主将,最后就是秦太师,用人不察,这么个怂蛋是怎么举荐上来的。面对这三人的问题,皇帝也想追究,最终还是没办法说,首先说说关胜吧,这家伙如今已经变成这样了,朝廷再怎么问候他家也是无济于事啊!还有那个卢云,这次确实没犯什么大错(上次就因为这事,后勤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没人想再背锅),所以严惩他也没多大意义。至于秦太师嘛,人家可是三朝元老,身份摆在那儿呢!要是严惩他,那以后谁还敢给朝廷推荐名人贤士?皇上现在也只能坐在这儿生闷气,毫无办法。

大臣们看着皇帝静静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他们的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恐慌和不安。那些消息灵通的大臣们已经开始了解到剿匪行动不仅失败了,而且连副将也不幸牺牲了。然而,没有人敢提及这件事,因为每个人都害怕被皇帝派遣到大名府去剿匪。

在中国历史的漫长岁月里,这种现象并非罕见。这也是一种潜规则,即当领导的并不是亲自去解决问题,而是将责任推卸给提出问题的人。如果有人敢于提出问题,那么他很可能会被派去解决问题,否则最好保持沉默。

官员们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们都选择了沉默。毕竟,大家都是久经官场的老手,谁不知道其中的门道呢?因此,整个朝廷上下弥漫着一种奇特的氛围,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人们忘却了大名府、兵部侍郎卢云和梁山的存在。朝廷依旧歌舞升平,一片祥和安宁,官员依旧敛财,结党营私,百姓依旧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景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而卢云呢,则是在大名府旁边继续练兵,剩余的这些士兵口粮基本上也都算在大名府这面了,而梁山这面确实迎来了一个比较长时间的发展时期。至此整个山东除了主要的城市名义上接收朝廷领导,其他的地方可以说土匪遍地,俗话说天塌了只有个高的顶着,有梁山这个大个,其他的土匪可以说是安枕无忧,梁山不灭,朝廷哪有时间搭理他们。

而李艾派过去两个千户,在这种情况下有了稳定的发展,首先,粮食问题,由于梁山的原因,再加上蔡恒和鲁益的原因,朝廷想在山脚下收税基本上是不可能了,所以这个保护费就由蔡恒和鲁益来收,按照三十税一的方式收取,本朝刚建国的时候,收税是三十税一,可是等到太上皇时期,以及把税收到十税二了,甚至有的税都收到2030年去了,当今皇帝再无耻也不能把税收到2050年吧。当今皇帝还是算是爱民的,在他上台之后,把税率调了下来,现在是按照十五税一的方式收取。按照道理虽然收的还是比较多,但是老百姓的日子起码能过得去,可是朝廷有朝廷的税,地方有地方的税,由于太上皇遗留下来的尾巴,导致地方把税又提高到了十五税二,老百姓辛辛苦苦一年,回头一看连口肉都吃不上。

故此,蔡恒和鲁益在占山为王的时候,周边村子的老百姓基本上没有反对的,对于老百姓来说谁给饭吃就认谁。更何况蔡恒和鲁益说到做到,说三十取一,真就是三十取一,如果粮食不够,那就用钱按照市面价格购买,而蔡恒和鲁益对于小喽喽们,也是每个月发例钱,按照等级发粮食。而蔡恒和鲁益也采用屯田的方式,即蔡恒和鲁益让人农忙时分批耕种、锻炼,农闲时一起锻炼。有了这个福利待遇,周边老百姓在家的闲置青壮年也是踊跃参加蔡恒和鲁益的土匪事业。如此,粮食、兵员都有了,剩下就是马匹和兵器了。这些东西,只能徐徐图之,好在朝廷经过这次失败,扔下了很多兵器,大家也不至于拿着扫把参加土匪。

而朝廷这面,所有的人对于山东事情闭口不谈,而朝廷的税收也慢慢的压到了河南省、应天府、这些经济比较好的省,这件事基本上也没有人再提了。

李艾对于朝廷的态度,也没说怎么反对,但也不是很同意,现在朝廷又损失了一个缴税大省,那朝廷的财政的压力只能转移给其他的省,其他省份的老百姓日子就更苦了。而朝廷上下的官员,根本就不在乎朝廷的死活,只管自己捞钱就完事了。

这也就导致朝廷没有钱,百姓没有钱,商人没有钱钱都集中在上下各级官员的口袋里面,可以说随着北静王的失败,整个朝廷目前是以文人官员为基础的朋党集团,类似于明朝后期的东林党,一个派系一个老大,由于个人原因缺乏治国才能却又党同伐异,凡事不看对错就看是否是一个派系的,就拿卢云这个事情来说,所有的人除了他派系的人都在看热闹,李艾就不信诺大个山东,就没有其他派系的资源,如果大家放开资源梁山毕竟只是一群土匪而已。从目前来看其他派系没有给卢云下绊子已经是这些人的极限了。现在这群人正在看秦太师的挂落呢。